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厅局市州

西宁市以改革之良策,增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之动力

来源: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4-10-18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的产业“四地”之一,既是赋予青海的重大任务,也是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在全国没有先例和模式,也就意味着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改革。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让文旅产业四季常青、生态旅游红利持续释放?西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西宁市用改革思维,破题开路、精准施策、沉潜蓄势。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海龙介绍,在青海“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新发展格局中,西宁市承担了省会隆起责任,逐步形成了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为定位,以建设集散、消费、产业、文化“四个中心”为重点的总体改革思路和以“一芯”服务保障“一环多带”,以四季支撑旺季、以旺季保障四季的改革实践路径。

紧扣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目标,西宁市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清单化落实《西宁市建设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目标任务,并在深入研究该方案的基础上,出台《西宁市建设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专项规划》,对“四个中心”建设再细化、再深化、再拓展,有效提升西宁旅游承载力、集聚力、吸引力和产业发展竞争力,不断扎实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一系列“破题出圈”的改革举措,促进了文旅资源与市场的整合、开放与共享,取得了“1+1>2”的叠加效应。据悉,2024年1至8月西宁市累计接待游客2487.89万人次,同比增长27.45%,实现旅游收入259.92亿元,同比增长25.01%。喜人成绩的背后,还离不开西宁市在大力推出吸引游客新举措、促进景区提质升级、积极培育旅游新场景、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打好“引流拓客”组合拳。为扩大旅游“朋友圈”,西宁与甘肃、新疆、内蒙等城市签订“四省十二城”合作备忘录,与上海、南京、武汉、兰州等城市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组织中国西宁市—白俄罗斯明斯克市列宁区专场对接会,新加坡、马来西亚入境首次发团。为优化辐射联动旅游服务网,新增无锡、洛阳、南充、宜昌等12个热点旅游城市航线,西宁机场共运营航空公司29家,通航城市达到66个,开通西宁至茶卡、青海湖等7条旅游客运班线,边麻沟、鹞子沟、宗家沟等12条城乡公交旅游“微线路”,2条公交旅游专线。为持续打造旅游热点,常态化举办西宁河湟文化民俗节会、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等文化活动,创新推出8条“citywalk微游西宁”主题微线路,时隔十二年再次启动优秀社火展演,成功举办环湖赛、FIRST青年电影展等大型品牌节庆赛事活动,实施城市IP植入,雪豹、丁香等特色资源成为城市新名片。

塑造文旅新场景,助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景区扩容稳步提升,新增A级景区4个,2家景区升级至4A级,湟中千紫缘、乡趣卡阳,湟源小高陵和大通边麻沟等4家景区获评省级生态旅游景区,香巴林卡、慕容古寨等6处旅游综合体获评首批青海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点)、西宁河湟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文旅产品供给逐步丰富,比如26家A级景区对援青帮扶省市游客实行优惠减免政策,策划推出以“冬游西宁·惠享夏都”为主题的5大板块14项冬春季文旅惠民活动;开办14家乡村特色民宿,策划推出4条乡村研学游精品线路,民俗文化赏冰之旅入选等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断提升文旅消费水平。

打造文旅新业态,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增量”。持续开发工业旅游,5家企业评定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圣源地毯获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可可西里工业旅游景区入选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有序开展生态旅游培育,城西区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西宁植物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推进44家文创产品、传统工艺、乡村旅游企业创新发展。“旅游+”场景不断落地,建成并运营青海消费帮扶南京生活体验馆等5家专馆、4家商超专区,建成南京老门东街区“西宁非遗馆”,大通县引入“腾讯云”大数据资源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线上产业平台“大通号”,携程联建西宁文旅产业服务中心。

挖掘旅游消费新潜力,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城市旅游持续扩能,唐道637、力盟商业步行街、丹噶尔古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打造11条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条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成33条美食街区,“EGOPARK”生态艺术街区精彩亮相,豹街、大新街夜市、下南关街等街区持续火爆,西宁烟火气更加浓厚,实现街区旅游创收5.87亿元。乡村旅游赋能增效,完成乡村旅游投资2.38亿元,实施42项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建成国家级旅游重点村11个、重点乡镇3个,省级旅游重点村38个,省级特色示范点5个,举办乡村旅游嘉年华等20余场活动,有效拉动乡村旅游消费。西宁市高原黄金海拔康养之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近期外省首批41名游客抵达西宁,享受除自然生态观光之外的集藏医药浴体验、森林氧吧徒步、健康检测指导为一体的康养产品。

改革的成效既写在经济的“颜值”上,也写在人民群众因生态旅游发展不断受益的“笑脸”上。2023年,西宁市生态旅游人数达到418万人次,实现生态旅游产值约0.95亿元,生态旅游培育初见成效。改革一直在路上,一组沉甸甸的数据见证了西宁市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心:2023年,实施148个文旅项目,完成文旅投资33亿元。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库储备项目139项,估算总投资175.41亿元。(刘亚婷)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