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西部协作六合联络组作者:时间:2024-10-18
2024年,湟源与六合两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在用好、用活南京晓庄学院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教师内生成长发展源动力,通过以培促学、以培促练、以培促干,不断激发“雁群活力”,使更多的“好教师”得以涌现、“好教育”得以发生,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湟源教育协调发展、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科学设置,重点突出。为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县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专项调研,结合各学科、各学段教师教学水平存在的短板,积极与南京晓庄学院进行沟通,依托教师发展中心,争取资金80万元实施“2024年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通过“订单式”培训,有重点、分阶段,对420名教师开展培训,持续推进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思政名师工作室建设,全面带动各学段薄弱学科能力建设,不断培养全县教学骨干。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依托“互联网+教育”模式,南京晓庄学院各授课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面授+PPT等直观、高效的教学工具,围绕多个科目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师视野。在“立德主旨下思政课题设计与实施路径”的讲解中,通过具体案例,授课教师分析了如何在思政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教育科研的校本表达与成果凝练”的讲解中,授课教师分享了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不断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此次培训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中评选出优秀学员30名,撰写心得体会300余篇。
巩固拓展,不断提升。为了充分发挥各学科带头人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城乡协同教研,促进教师相互成长,进而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研究室利用南京晓庄学院资源在原有3个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计划增加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工作室,在全县构建“1+1+N”模式(1名南京晓庄学院带头人,1个工作室,N名本学科教师),构建以“点”促“线”,以“线”带“面”的研修体系(南京晓庄学院带头人+工作坊、工作坊+所授学科教师、所授学科教师+一所学校),形成了上下贯通、三级联动(县级、乡级、校级)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维度的立体学科网络,准确定位学科育人功能,不断培养数学、英语教学骨干,形成每一所学校都有优势学科,每一个学科都有“行家里手”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