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髙端访谈

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来源: 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作者:时间:2024-10-1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作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的一系列改革任务,为推动新时代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和指南。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民族团结始终是青海要抓好的生命线工作。新时代新征程,青海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一体部署、一体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推动创建从“数量领先”向“示范引领”转变,不断开创青海统战工作领域深化改革新局面。

坚持思想先导,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落实。青海省委统战部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统筹安排学习传达、通报研讨、宣传宣讲和调查研究等工作,着力推动全会精神进党派、进商会、进寺庙、进侨界、进新的社会阶层、进各族群众、进宗教院校。扎实开展重点改革课题调研,针对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漏洞,围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宗教中国化的青海实践”等专题深入调研。同时,利用承办全国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经验交流会、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等契机,多方把脉问诊,梳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经验、问题不足、思路建议。

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点任务。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民族宗教工作的重大指示,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针对干部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理解运用还存在偏差、民族工作体系还不够健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手体系还不多、城市民族工作和网络民族工作还存在短板等问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切实以改革的办法推进改革、解决问题。

坚持目标导向,不断完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工作举措。修订完善《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和各自治地方单行条例,推动各部门结合主责主业制定落实措施,着力构建“省内+省外”理论研究智库,建立完善分众分媒精准化宣传工作机制,精准供给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有效性针对性,全面排查整治文博场馆、旅游景点、展览展陈内容和解说词,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制定“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推动实现为民服务有温度、民族交融有深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化宗教中国化“青海实践”,健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机制,依法治理宗教领域矛盾问题,推动宗教治理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

坚持结果导向,着力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质效水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归根结底是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史观、树牢“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要以“多个一”抓手体系为牵引,推动“五个示范”实践,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作用,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合力。同时,创新工作实践范式,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时时处处事事向主线聚焦,努力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过程变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动实践。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