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赣州市章贡区探索“工改工”改革 释放产业发展新空间和新动能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改革网时间:2024-10-15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  章贡区针对园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工业用地短缺和原有部分用地利用率低的问题,积极探索“工改工”改革,即将布局散乱、利用粗放、产能低下的低层存量工业用地,改为统一布局、功能完善、产业集聚的中高层工业用地,通过改造、新建等手段,优化工业用地空间格局,提高存量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产业动能“质变”、高新园区“蝶变”的发展新路径

纵向化规划空间布局。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目标和“增容量不增地”要求,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存量低效工业区域,精细绘制“工改”施工蓝图。着眼“纵向”布局,充分发挥地上、地下空间功能,统筹考虑层高、承重、隔振、吊装、物流等多方面因素,将“工改”项目容积率上限由1.0提高至3.0,将工业厂房建筑高度上限由24米调整至50米,配套办公用房高度调整至60米,将传统模式的单层低矮工厂升级为集生产、办公、研发、设计于一体的多(高)层新型工业楼宇。

差异化推进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一企一策、成熟一块、启动一块”原则,对不同地块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分类施策,打造垂直“新工厂”。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多方参与改造,探索区属国企融资改、社会资本合作改、民营企业自主改等多种“工改”模式,对低效工业厂房进行拆除,实施整体开发建设,累计拆除老旧低效厂房约4万平方米,整理用地面积575亩,新增厂房面积72.24万平方米,改造后空间容量是改造前的2.6倍,实现“原地倍增”,有效提升工业园区承载空间。

链式化升级产业形态。针对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等情况,以“工改”为突破口协同推进产业升级,着力引进医药健康、数字信息等主导优势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替代原有非主导、零散产业形态,不断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壮大,推动工业用地效率、产业发展质量双提升。比如,森源木业“工改”地块拆除老旧绿色铁皮棚9000平方米,整理用地面积40亩,新增厂房面积2.87万平方米,引进落户郎研科技、元宇宙医疗等医药健康主导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亩均产出效益大幅增加。

科学化定制“上楼”指南。结合环保安全、设备载重、垂直交通、减振隔振、工艺需求、时效要求等产业要素特点,科学制定“工业上楼”指南,不断细化上楼指标,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完善“工改”项目配套,通过统一规划、设计、运营,共建共享食堂、展厅、实验室等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减轻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比如,沙河组团“工改”地块引进落户海尔医疗二期项目,采取“定制化”模式建成一栋七层的厂房,有效匹配相关的设计、研发、生产、办公、经营等业态,形成名副其实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园,楼上楼下就是产业链”。

多元化保障政策供给。结合落地时限、投资强度、实际贡献,对建设中的重大优质“工改工”项目实施主体予以一定奖励,改造后对新引进的产业项目定期进行跟踪、评价打分、兑现奖励,积极搭建银企合作桥梁,协助企业申请银行金融扶持。围绕企业需求和要素供给,研究制定分割销售、用地扶持等“一揽子”保障举措,有效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比如,积极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对工业生产必须的研发、设计、检测、中试设施等不纳入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计容面积,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的配套资源效率。

(供稿:章贡区委改革办)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