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深化成本绩效管理 落实政府过“紧日子”

来源:改革网作者:李万程时间:2024-10-10

改革网讯  2024年,寿光市财政局积极深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着力解决部门单位“重投入、轻成本”问题,努力发挥财政资金质效,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2024年,推进全过程成本绩效管理,将成本理念和成本控制融入项目入库、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各环节,探索制定基本运转类项目成本定额,并据此设立财政支出标准,将成本分析引入事前绩效评估,推进延续性项目入库成本效益分析,加强重点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成本绩效管理改革落实落地。

强化成本指标设置

推动预算编制与成本细化、绩效目标设定等业务整合,一体化实施。各部门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根据项目设立依据、事业发展需要、成本效益分析情况、财政承受能力、财政支出标准等,按照“总体绩效目标—预期效益—预期产出—预计成本构成”的顺序,编制形成绩效目标表。成本指标由之前“二级指标”调整为“一级指标”,部门单位根据成本对象特点,从总成本、单位成本、分项成本等方面科学设置,并逐项细化,既完整体现经济方面的实际投入,也充分反映预算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公众福利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推进项目入库前成本分析

要求各部门单位结合年度预算项目库动态储备,对财政支出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其中,对于延续性项目,要求填报“延续性项目入库成本效益分析情况表”,全面分析以往预算投入、成本构成、产出规模与质量、政策实施效果等情况;对于新增项目,在事前绩效评估中增加成本效益分析的内容,制定“事前绩效评估新模板”,按照投入成本与产出和效益相匹配的原则,对成本构成和测算依据进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认真研判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和成本变动趋势,提出统筹兼顾成本投入和预期绩效的最优方案。

强化绩效运行监控成本约束和管控

要求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照年初确定的成本指标组织项目实施,积极采取成本控制措施,严格资金支出标准和范围,确保不超出预算核定的成本。绩效运行监控时,发现的偏离成本绩效目标的行为,及时予以预警纠偏,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树牢成本意识,节约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24年,财政部门筛选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监控,将成本控制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对发现成本管控不到位、资金支出超范围以及支出进度异常的,及时督促单位整改,促进成本支出与绩效目标相匹配。对项目实施条件发生变化、支出进度明显偏慢、资金结余较多的项目,结合成本管控及时调整了当年预算,收回了资金,统筹用于其他重点支出。

将成本支出和控制纳入绩效评价

一是下发部门单位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的通知,各部门单位在开展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时,全面分析评价成本控制、产出完成和效益实现情况,重点关注超范围、超标准支出等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财政部门自评复核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整改完善,并用于2025年预算编制。二是财政部门将项目成本支出和成本控制作为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2024年,在对公共自行车运维、建筑施工图纸审查、政务热线外包等重点项目评价时,着重查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节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建议。

严格落实结果应用

2024年,经严格筛选,对公车运行维护、校车运营补贴、党员培训场所运转、学校运转、党政机关办公区运转等7个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优化相应项目预算1500万元;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对于成本构成相对稳定的培训场所运转、学校运转、办公区运转等项目,研究制定成本定额标准5项,财政支出标准7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作为2025年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李万程)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