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温冰融时间:2024-08-30
今年以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丰山乡在持续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积分制”乡村善治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群众自愿、村民自治、循序渐进”的方式,成立村级“善治基金”,进一步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党建引领,培育村级善治“微基金”。各村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尊重民意,把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全部交由群众民主决策。通过群众民主选举,从捐赠人、群众代表、退休干部、党员等群体中,选出热心公益、公道正派、威望较高的人员组建基金理事会。同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善治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而形成“善治基金”既有村“两委”内部监督,也有“善治基金”自身制度运维,还有社会大众的外部监督,确保“善治基金”每一笔钱都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多元参与,汇聚基层共治“蓄水池”。按照村集体出一点、社会企业筹一点、爱心人士捐一点的工作思路,本着“自愿公开、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搞摊派、不定数额,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组织引导优秀企业、经商能人、种养大户以及热心村民开展自愿募捐,不断深挖善治基金“蓄水池”。自各村“善治基金”启动以来,党员群众、企业代表、乡贤能人等热情高涨、纷纷响应,已经有410余人参与募捐,为“善治基金”筹集资金21万余元。
精准服务,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众筹”解“众愁”,开展“学、济、实”品牌系列服务,合力破解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小、急、难”问题。“学”即奖学助学,奖励成绩优秀学子,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激励学生努力拼搏,营造崇文尚教的浓厚氛围。“济”即帮扶济困,面向弱势群体开展关爱行动,了解诉求,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受社会大爱。“实”即民生实事,实施群众诉求集中且急需解决的小微项目,办好群众身边事,解决群众微难题。截至目前,“善治基金”开展奖学助学64人,走访困难群众13人,实施小微项目6个,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文/图 温冰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