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北海市财政局:坚持“四个维度”立稳 项目评审实绩实效“硬标杆”

来源:改革网作者:伍元钦、吴枚润 时间:2024-08-28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伍元钦、吴枚润 )2024年以来,北海市财政局始终当好财政资金“守门人”,切实提高项目评审“含金量”。1-7月,累计评审概预算、结(决)算项目125个,审核资金67.23亿元,审定金额59.72亿元,合理审减资金7.51亿元,审减率11.17%,以实绩实效推动北海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服务+效率”,让项目评审有“速度”

强化评审服务项目建设的理念和意识,切实提高评审工作效率,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一是主动服务。如提前安排专人主动对接建设单位,及时了解高标准农田项目推进情况,提前告知建设单位评审流程和所需报审资料,实时跟踪督促建设单位做好项目前期报审资料准备工作,全过程服务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二是效率为先。为缩短高标准农田项目待审时长,采取纸质资料“容缺接审”机制,积极作为、提升效率,平均评审用时3个工作日,高效完成评审高标准农田项目13个,总投资2.64亿元,切实发挥财政评审的力量,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不折不扣生根落地,加快推进北海市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坚持“联动+协调”,让项目评审有“力度”

强化沟通协调,促进部门联动协作,形成评审工作强大合力,确保项目评审“有力度”。一是多部门联动协作。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北海市中医医院新院区项目过程结算评审工作,全面统筹评审力量,结算口全员参与审核,升级“三级部门审核+预算口业务骨干复核”评审阵容,并充分利用“多部门会审”工作机制,会同审计、市造价站等部门深入探讨项目问题。二是多方协调争议。明确评审争议协调原则,遵循“先协商再协调”的工作顺序,通过书面征求意见、组织各参建方召开争议协调会等方式积极解决项目争议问题。期间召开10多次协商协调会,解决了23份核对记录表中涉及的43个争议问题,有力有效完成项目过程结算评审工作,推动加快落实工程进度款支付,从源头防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坚持“管理+监督”,让项目评审有“精度”

始终坚持从严管理,强化评审监督,推进评审工作精细化管理,确保评审工作“有精度”。一是引入纪检监督。建立了评审+纪监贯通融合评审工作模式,推行项目审核全环节全过程纪检跟踪监督,项目对数全过程视频监控,以及协审机构抽取选定全链条纪检参与监管,科学合理、高质高效完成中国东盟(北海)体育实训基地项目评审工作。二是加强对下指导。抽检海城区财政局已审核定案的11个背街小巷改造结算项目,涉及金额1,893.13万元,核减误差率高达11.71%。及时将相关问题反馈,要求海城区财政局对背街小巷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同时,积极跟进整改进度情况,并指导海城区财政局完善内部评审工作机制,切实做好背街小巷工程结算收尾工作,巩固工程惠民利民成效。

坚持“创新+实际”,让项目评审有“适度”

以项目评审实绩实效为原则,在工作创新中兼顾评审实际,确保项目评审“有适度”。一是根据实际评审。坚持“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原则,实事求是开展北海港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评审工作。如考虑到航道工程属于交通部门项目,从项目实际出发,按照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的指导价计取柴油费,高质量完成北海港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2个项目评审工作,合理审减资金38,284.35万元。二是敢于打破常规。在审核北海港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时,没有受到计价规范要求必须计提柴油采保费的羁绊,实事求是考虑材料实际购置情况及安全因素,大胆地扣除了柴油采保费,此项就节省财政资金3300多万元,充分发挥项目评审节支增效的作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