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聚焦高水平共建平陆运河经济带

灵山县聚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带,推动传统的县域经济向海河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改革网作者:赵文博时间:2024-08-21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赵文博)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更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广西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的钦州湾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且平陆运河途经灵山县境内约37公里,沿线涉及陆屋、沙坪、旧州3个城镇,这为灵山县聚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带,推动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平陆运河经济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聚焦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带动县域要素流动、市场统一、基础设施和产业协同发展,加速县域资源向通道沿线聚集,推动传统的县域经济向海河经济转型升级。

立足实际,高标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平陆运河项目建设是促进通道沿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有机串联运河沿线的城镇、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园区整合、港产城一体布局,推动规划修编、园区建设、城乡统筹等各项工作势在必行。

推动通道沿线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强化产业空间保障,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推动功能要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标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科学统筹人才、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持,强化灵山港区码头、作业区等重点规划依据和落地保障。开展平陆运河(灵山段)综合交通运输衔接规划编制,配合陆屋作业区起步码头规划建设,推进平陆运河陆屋临港产业园轻工产业基地(一期)等项目规划建设,积极融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协同发展区建设。加快推动港航物流、主导产业、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5个方面发展场景规划建设取得突破。

当前,正是抢抓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紧紧牵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强化“项目为王”理念掀起项目建设热潮,统筹推动先行园区和启动区建设,才能为整体推进经济带布局凝聚前沿力量。积极推进灵山港区陆屋作业区起步码头、广西钦州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糖料蔗良种繁育及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项目等4个钦州市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突破行动先导工程项目建设。抓经济带重点支撑项目建设,推进陆屋作业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发挥启动区水运优势,强化陆屋临港产业虹吸效应,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更多产业项目入园落户,打造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吸引外出人口回流的示范基地。因地制宜,优化通道沿线县域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平陆运河沿线镇的传统优势、原有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发挥优势农业、特色养殖业、灵活加工业等品牌,重点发展新材料、机械制造、轻纺服装、绿色家具家居、食品加工、物流贸易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和中小微加工企业,谋划布局1-2个特色集聚区或集中区,深化产业转移、产业配套等合作,到2026年实现新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0亿元,持续拓宽发展空间领域,稳定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稳步发展。

同时,平陆运河流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通海河旅游,要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场景,统筹兼顾,科学确定城乡村镇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推进运河沿线镇、村(社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灵山县企石枢纽安置与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平陆运河(灵山段)乡村振兴示范带、文化旅游景观带。推进陆屋镇河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抓好陆屋广府会馆、高州会馆修缮工程,发挥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内涵作用,打造陆屋副中心港产城融合示范区,形成以陆屋为核心引擎的平陆运河城镇带,辐射带动县域文旅发展。

凝心聚力,高效率提供服务保障

扎实推动平陆运河项目(灵山段)建设,就要成立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灵山县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灵山县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前线指挥部,建立起统筹有力、迅速高效、纵横通畅的力量资源协调工作机制,举全县之力推动平陆运河(灵山段)重大项目建设。

完成征搬是保障平陆运河建设的先决条件,只有凝聚强大征搬攻坚力量,采取强有力措施形成征搬攻坚合力,依法依规开展和谐拆迁工作,有序推进征搬安置工作,才能有力保障平陆运河项目全线动工建设。

完善各项保障机制,持续将服务阵地前移,整合县、镇职能部门在一线联合建立“平陆运河服务专窗”,成立司法工作站、马道枢纽警务室,设立“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在运河沿线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选派资深律师、精干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村委(社区)法律顾问,实现运河沿线镇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围绕法治惠民,借助新媒体矩阵打造“掌上普法”法治宣传新格局,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法治氛围。

立足民生,高规格激发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通道沿线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不仅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而且资源禀赋丰富,例如灵山县,享有“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等美誉,可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安置群众广泛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争取乡村振兴政策支持,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推进荔枝、奶水牛、果苗等“5+2”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推动平陆运河土石方处置与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旧州镇石桥村茶叶基地等平陆运河安置区联农带农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项目建设激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大活力。

依托运河沿线人口大县优势,积极探索拓展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把解决安置群众就业增收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广“平陆务工”以工代赈模式,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推进格局,组建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专班,主动对接平陆运河集团,搭建岗位信息库、劳动力信息库和就业服务站“两库一站”平台,建立“培训+带工+送工+稳岗”全链条服务模式,持续解决运河沿线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急难愁盼问题。(作者系灵山县委书记)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