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人行江苏省分行举办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来源:改革网作者:祖智慧时间:2024-08-02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祖智慧)2024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在南京举办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有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李军,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货币金银处处长张胤,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国际收支处处长宋卫琳,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孙小光,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支付结算处副处长周晨阳,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是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陈建斌。会上,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孙小光;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国际收支处处长宋卫琳;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李军,分别向与会媒体记者通报了相关情况。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孙小光介绍说,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有效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上半年,江苏金融总量继续较快增长,着力稳总量、优结构、降成本,支持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一是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减。上半年,江苏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9万亿元,高于浙江、广东,居全国第一。分结构看,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持续上升,债券融资小幅减少。(1)各项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提升。上半年,全省各项贷款新增1.94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8.4%,比上年同期上升12.2个百分点,增量高于浙江、广东,居全国第一。6月末,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高出同期全国增速3.4个百分点。(2)企业债券、政府债券融资小幅减少。上半年,企业债券融资净额为819亿元,同比减少2070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7%,比去年同期下降6.4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净融资1481亿元,同比减少244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6.8%,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3)企业股票融资明显收缩。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32亿元,同比减少407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0.6%,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二是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1)制造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速。2024年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1%,比年初增长11.0%。(2)基础设施领域信贷投放持续加力。2024年6月末,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0%,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4个百分点。

三是各项存款增速有所回落。2024年6月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5.75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8.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下降5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年6月当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8%、3.93%,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9个、31个BP,处于历史低位。我分行开展的二季度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总体融资成本指数、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指数分别降至41.90%、39.80%,同比分别下降2.58、2.28个百分点,均处于50%以下“下降”区间,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国际收支处处长宋卫琳也做了情况介绍,她说,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经济运行高开稳走,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从涉外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看,上半年,人民币计价的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8.5%,规模连续3个月创历史同期新高,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领先。在此背景下,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具体来看,全省外汇收支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跨境资金流动维持净流入和净结汇态势。上半年,累计涉外收入3050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228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822亿美元;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银行累计结汇1237亿美元,累计售汇777亿美元,结售汇顺差460亿美元。期间,尽管受到季节性、交易方式更为多元等因素影响,跨境资金流动仍保持较大规模顺差,体现了我省外汇收支结构的稳健性。

二是货物贸易资金流入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上半年,在外贸进出口回升的支持下,货物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入同比增长3.4%,规模保持历史同期较高水平,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展现出外贸进出口的发展韧性。另据商务部门统计,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仍呈上升态势,部分重大外资项目快速落地,其中制造业外资和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有较大幅度提升。

三是外汇市场预期总体平稳。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市场主体汇率预期总体稳定,涉外收支和结售汇行为理性有序。上半年,衡量企业结汇意愿的贸易收汇结汇率为63.6%,较去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衡量企业购汇意愿的贸易付汇售汇率为50.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显示结汇需求有所减弱,但购汇需求并未明显上升。6月末,境内外汇存款余额达797亿美元,较2023年末增加16亿美元。

四是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继续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大,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持续增强,更多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应对汇率波动冲击。上半年,我省利用远期、期权、掉期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外汇套保比率升至38%,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参与套保避险的企业数量接近一万家,其中汇率避险首办企业接近4000家。

紧接着,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李军也做了情况介绍,他说,2023年5月,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牵头会同省科技厅、江苏金融监管局起草,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苏政办规〔2023〕7号,以下简称《意见》),为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明确了政策纲领。一年以来,我分行会同省有关部门,完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服务、着力打造科技金融创新高地,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一是持续完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意见》出台后,我分行会同省有关部门先后建立江苏省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工作联动机制、科技型企业融资跨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政策落实体系。今年6月,人民银行总行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我分行结合方案制定了江苏省科技金融重点工作安排,序时推动《工作方案》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近期还将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我省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要点。

二是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功能。今年4月,人民银行总行在前期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新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我分行持续加强与省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做好项目归集和清单推送工作。截至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共向清单内企业(项目)授信492.5亿元,发放贷款41.8亿元,其中申报再贷款资金的贷款2.95亿元。前期,我分行联合省科技厅创设“苏创融”政银产品,通过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超4.7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2252亿元。同时,我分行还将用好“人才贴”产品,支持金融机构为科技人才企业签发、承兑的票据提供便捷、优惠的贴现服务。

三是加快推进“苏创积分贷”产品落地见效。针对已有科创积分制产品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能力不足等问题,今年4月,我分行会同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苏创积分贷”业务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效能的通知》,着力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积分评价体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发展能力进行量化评价,提升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能力。按照工作安排,我分行近期印发了《关于因地制宜推进“苏创积分贷”业务的通知》,指导各地结合省级指导性评价体系和本地实际,加快制定更加具体、详实的积分评价体系,并指导银行应用于科技贷款投放。力争在今年9月底前,在省内部分地区落地“苏创积分贷”业务;年底前,在全省落地“苏创积分贷”业务。

四是做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效果评估工作。2023年11月,我分行联合省委金融办、省科技厅制定了《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效果评估方案》,设置定量、定性共25个指标,按季评估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成效,评估结果通报各金融机构并抄送省政府办公厅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下阶段,我分行将结合前期评估实践及总行印发的《科技贷款统计制度(试行)》,会同省有关部门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效果评估机制作进一步完善,提升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是推进地方科技金融创新改革试点。2023年6月,我分行联合省有关部门,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南京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南京市制定五年建设计划,印发《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要点》,成立实体化运作工作专班。试验区设立以来,已推动金融机构设立各类科创金融专门机构60余家,推出200余款科创金融专属产品,初步形成“机构专营、模型专设、服务专业、产品专属”的科创金融服务格局,打造了“宁科投”“宁创融”“宁科贷”“宁科债”“宁创担”“企业上市宁航行动”等政策性科创金融服务品牌。

在回答记者提问环节,李军、孙小光、周晨阳、张胤、宋卫琳等几位同志分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如何落实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并研究出台江苏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要点和工作安排时,李军说,

人民银行等七部委的《工作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针对科技金融运行全过程,强化了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江苏分行将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金融支撑。一是细化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二是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金融产品。三是推动《工作方案》各项举措不折不扣落地。

在回答2024年上半年江苏省信贷结构呈现的趋势和变化时,

孙小光说,2024年上半年,江苏金融系统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信贷投放继续稳定增长。从投向结构看,一是对实体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企业贷款尤其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比年初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307亿元;其中,企(事)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27万亿元,同比多增63亿元,占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总量的64.5%。二是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力度较大。分行业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增速在各行业中最高,6月末同比增长52.2%,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40.5个百分点。

在回答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在系统性提升外籍来苏人员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满足多元化支付需求方面,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以及下一步如何继续推动此项工作时,周晨阳介绍说,今年以来,该行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领导、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动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4月中旬,全省完成第一阶段南京、苏州等重点城市初步推进目标;6月末,实现全省和重点城市重点商户数量翻番、新增和改造智能外卡POS机1.8万台的关键突破,提前完成全省重点商户外卡覆盖率100%的阶段性目标,有力支撑了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社会民生。

在回答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在优化现金支付服务、持续改善现金流通环境方面已有哪些举措,下一步还有哪些着力点时,张胤介绍说,现金是最基础的支付手段,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优化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下,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切实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扎实开展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系统性提升现金支付便利性,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建立协同机制,打造全方位治理格局。二是依托网格管理,畅通现金服务联络。三是开展专项整治,维护现金流通秩序。下一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将统筹做好现金供应和服务的基础保障工作,扎实建立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长效机制,指导全省银行业机构持续优化现金服务,深入推进经营主体零钱备付工作,针对旅游、餐饮、景区、超市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常态化宣传和摸排,切实发挥现金的兜底作用。

在回答外国旅客来中国时游玩时希望将持有的外币现金兑换成人民币使用,外汇局是如何满足境外来华人员此类外币兑换需求时,宋卫琳介绍说,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长期使用银行卡、现金支付,由于支付习惯存在粘性,部分短期来华的外籍人员偏好刷卡或现金支付。我们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实现“反向兼容”,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现金兑换服务。为此,国家外汇局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坚持扩大供给和服务提质双管齐下,着力优化境外来华人员外币兑换服务。一是聚焦供给缺口,在数量上求突破。今年以来,全省外币兑换机构和设施数量显著增长。在3月末、6月末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实现了9大机场、256个重点文旅场所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截至6月末,全省外币兑换服务银行网点5172个,外币兑换机构336个,自助兑换机21台,分别较年初新增383个、130个、18台,基本覆盖境外来华人员密集的主要涉外场所。

二是聚焦服务短板,在质量上促提升。目前全省银行网点最多可兑换现钞币种增加至29个,兑换特许机构的结汇币种最多已达44个。重点银行还专门开发上线了外币代兑业务系统,有的银行打造了外币现钞备付旗舰网点,建立了未预约客户外币提钞应急处置方案,组建外语人才团队提供“云”服务,新增外籍人员绿色服务窗口,为外籍群体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再次,针对部分内部未布设外币兑换点、但周边已具备外币兑换机构或设施的74家重要涉外酒店,设计制作了外币兑换服务双语指引卡,列明酒店附近的银行网点以及相应的营业时间和联系方式,并添加电子地图二维码,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定位及导航功能,确保及时满足落地外籍客人的外币兑换需求。下一步,外汇局江苏省分局将继续做细做实提升境外来华人员外币兑换服务举措,营造更加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外币兑换服务环境,助力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