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合肥: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07-22

本网讯 日前,记者从合肥市人才采风活动了解到,近年来,合肥市坚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引育留用,聚力打造“养人之城”。

从“人才本位”到“人才引领”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博士后的王鹏飞,2013年硕士毕业后曾在合肥短暂就职。2023年,阔别合肥10年之久的王鹏飞又回到了这座城市。他感叹,合肥的城市面貌在1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研究数字经济和数据治理方向的,合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可以给我提供很多鲜活的素材,也可以给我提供施展的空间。”王鹏飞表示,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走在前列,创新创业活跃。

近年来,合肥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深空探测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分类制定人才支持举措,加快打造19.2平方公里的未来大科学城。聚焦政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新建19家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57家,孵化培育科创型企业1700余家,集聚海内外研发人才5200余人。

此外,合肥市还出台了扶持政策助推乡村振兴,招揽众多乡村振兴人才。近日,马郢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义强被认定为高层次E类人才。2018年,王义强来到马郢村开始创业,作为乡村基层青年创业者,他在马郢村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品牌建设、产业升级、志愿服务与人才引进,成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吸引了大量人才与资源汇聚。如今的马郢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并入选2023年全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年轻人并不一定要将目光锁定在城市,其实乡村也一片蓝海,不妨到这里来看一看。”王义强感慨道。

“人才内涵”与创新发展协同共振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需要依靠高质量、创新型、专业化的关键人才。近年来,合肥市通过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战新产业,遴选3800多家重点产业企业,给予人才政策重点支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北大、清华等16所高校签署校地合作协议,获批组建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162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强化校企合作方面,合肥还积极推进合肥大学大众学院建设,联合京东方等企业开设定向培养班。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方面,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208家,在站人数超3000人。

2022年,王珮琬从英国毕业来到合肥,成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的博士后研究员。“合肥市政府出台的包括人才补贴,购房补贴,子女教育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很让我感动。”王珮琬介绍,“合肥去年上榜了中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在我看来,合肥的宜居不在于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而是合肥的创新发展,区位交通,教育医疗,生活成本,文化底蕴等综合实力。”

据介绍,合肥市政府紧扣需求,对标先发,集成出台服务人才发展若干政策,累计惠及人才超9万人。在开发区推行“职住平衡”,为人才提供3年免租住房或等额租赁补贴。将院士纳入市保健对象,设立人才就医“绿色通道”,三所医院开通国际医保直付业务。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开通“12345”人才服务专线,完善人才“白名单”,全面推广“人才码”,实现落户、住房、交通出行等近50项优享待遇“一码通行”,从细枝末节构建“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华焘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张海帝)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