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江西省乐安县公溪镇:“三互工作法”引领乡村治理新征程

来源:改革网作者:刘罗友 戴荣和时间:2024-07-17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  在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进程中,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江西省乐安县公溪镇,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行“互学、互帮、互比”的“三互工作法”,为乡村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绘制出一幅乡村和美、繁荣发展的壮丽画卷。公溪镇凭借这一创新举措,连续三年在全县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互学”:夯实基础,提升服务能力

换届之后,公溪镇党委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确立为加强班子建设、培养优良学风的准则。“互学”,成为了知识与经验交融的桥梁。公溪镇精心搭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使学习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

干部夜校每周二晚上准时开课,组织镇村干部集中学习。班子成员和年轻学员轮流授课,让干部们能够及时掌握方针政策和最新信息。

“传、帮、带”导师制的设立,让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成为年轻干部的引路人,共同攻克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确保工作的顺利传承和开展。

民间协会的成立,为村民提供了交流农业生产技术、手工艺技巧和致富经验的平台。通过定期举办的座谈会和培训班,村民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知识,还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在公溪镇新居村土桥组的冬瓜凉亭,每天清晨都能看到瓜农们聚集在此,交流冬瓜种植经验和市场行情。这种浓厚的互学氛围,让每个人都在知识的传播与获取中受益,共同推动乡村整体素质的提升。此外,公溪镇还积极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每年年初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致富能手前往发达地区学习,涵盖党建、“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

“互帮”:凝聚力量,增强归属感

“互帮”,传递着温暖与力量。在公溪镇,互帮互助已成为一种风尚。

支部共建工作成效显著。公溪镇党委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支部存在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为此,采取先进支部与后进支部结对共建、经济强村与薄弱村互帮互助的方式,将全镇 10 个农村党支部结成 5 对共建“对子”。经过三年的努力,彻底消除了软弱涣散支部。截至 2024 年,多个支部荣获市级和县级红旗党支部称号,各支部战斗力显著提升。

党群互亲关系紧密。镇党委积极号召深入群众交朋友,全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等在各村广泛结交朋友、认穷亲戚。群众遇到困难能及时求助,干部能及时了解村情民意,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营造了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多年来未出现非法上访、重大刑事案件或群体事件,群众生活安定祥和。

乡贤互动成果丰硕。镇党委高度重视与在外人才的沟通交流,成立公溪商会,组织返乡人才座谈会。在乡贤的助力下,设立医养中心解决老人养老问题,开办爱心食堂,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形成了乡贤助力家乡、家乡支持游子创业的良好局面。

群众互助氛围浓厚。在公溪镇,无论是农忙时的相互协作,还是对困难家庭的热心帮助,互帮精神深入人心。村里成立互助小组,为特殊群体提供贴心服务。整合居家养老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四助五有”志愿服务。深化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切实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互比”:激发活力,勇争先进

“互比”,是激励进步的源泉。该镇通过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工作互晒形成常态。公溪镇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发挥村级干部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工作落实,提升“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强化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每月“张榜亮晒”工作成绩,激发干劲。推行“日常工作”大评比,让工作出色的分享经验,落后的反思改进。

业绩互评科学公正。镇党委对干部考评进行周通报、月评比、季考核。每季度干部上台讲述工作情况,台下同事打分,得出年度考评分数,并与福利和干部推荐挂钩。

居民互比成效显著。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居村每月开展美丽庭院“大比武”,实现了村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村庄环境整洁有序。在示范点带动下,全镇掀起新农村改造升级热潮,形成了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江西省乐安县公溪镇的“三互工作法”,如同照亮乡村治理之路的明灯,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在这里,知识共享,爱心传递,进步永不止步。村民们齐心协力,用勤劳和智慧,谱写着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生活富的华美乐章。相信在未来,公溪镇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供稿:乐安县公溪镇 刘罗友 戴荣和)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