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房春羽时间:2024-07-12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房春羽)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系,以推动平安西山建设为载体,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管理”“平安建设+信用建设”等各项工作模式,推动平安西山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2023年,西山乡获评“2021—2022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乡镇(街道)”及河池市2022年度五星级“十无”平安乡镇。
坚持“党建+网格化”管理,强力推动党群联动联责
积极构建“乡党委+村党组织+片区+村民小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党建+网格化”模式。将全乡划分成16个村级网格、159个“片区”、219个“村民小组网格”,由93名乡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16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网格长,159名村干部担任片区网格长,219名村民小组长担任村民小组网格管理员,推动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网格化治理工作模式,确保平安建设有组织保障、有人员推动,推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精确化。同时,积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网格员每日在“网上”收集平安信息,每周进入网格开展“敲门”行动,做到情况清、底数明。2023年以来,西山乡乡级调解矛盾纠纷25件,调处成功率达100%;村级调解矛盾205件,调处成功率98.9%。
构建“平安建设+信用建设”体系,倾力推动诚信社会建设
积极探索“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平安建设相融合模式,对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类指标,从住房家电、基础设施、家庭收入、就业创业、爱党爱国爱家乡、遵纪守法、家园干净整洁等方面对全乡4923户农户开展信用评级授信。依据《巴马瑶族自治县“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及相关配套政策,将信用评级与获得银行贷款、产业奖补、积分制等相关政策支持相挂钩,推动评级结果的运用,以此引导群众主动守信践诺,提升群众信用意识。同时,把诚信建设纳入“三官一律”培训教育课堂内容,推动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守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平安西山建设打下坚实的诚信基础。截至目前,全乡A至5A信用农户为4497户,信用户占全乡户数的91.35%。
强化“平安建设+法治教育”机制,合力推动法治社会形成
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为平台,以理论学习、普法教育和文明实践活动为主题,以“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推手,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平台,推动200余名乡村干部和17名“三官一律”人员每月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命案防范治理、禁毒禁赌、反邪教、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等法律宣讲,让法治意识入心入脑。同时,全方位地毯式开展国家反诈中心APP宣传和安装工作,全乡完成8100余人安装,位列全县各乡镇第三,全民反诈防线更加牢固。2023年以来,全乡共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班2期,培训法律明白人160人次;开展法治教育进机关、进校园活动3次,接受教育的干部和师生超过700人。
打造“积分制+爱心超市”平台,聚力推动和谐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创新推动“积分制+爱心超市”建设,建成积分超市17个,通过“以劳积分、以分换物、以物励志”的方式,引导群众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等方面获取家庭基础积分,通过积分兑换“爱心超市”生活用品,推动实现物质、精神的“双奖励”。此外,在基础积分上对“十无”平安家庭进行奖励加分,让“小积分”激发平安建设“大能量”。2023年以来,乡级积分超市已开展兑换活动4次,600余名党员群众开展积分兑换实物价值50000余元,16个村级积分超市共开展兑换活动38次,兑换实物价值超过10000元,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社会氛围,推动和谐社会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