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积极发挥人大力量 促进矛盾纠纷调解 ——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助力“一站式”分级解纷工作法再提升

来源:改革网作者:钱振华 汪之青时间:2024-06-21

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一站式”实体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为牵引,打造“一站式”分级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围绕三级矛调体系的建设完善,吴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带领五级人大代表,强化一线意识,彰显一线作为,将代表履职服务体系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深度融合,助力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倾情矛盾纠纷调解诠释履职为民情怀

为进一步响应群众需求,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吴江区纪委、人大办、政协办、组织部、政法委联合印发了《“两代表一委员”进驻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公共服务区接待群众工作方案》,在区矛调中心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联络平台。自2023年9月起,区人大代表正式入驻吴江区矛调中心公共服务区,每日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诉求,搜集社情民意,参与矛盾化解。截至目前,在区矛调中心参与接待群众的人大代表达186人次,接待群众53批次,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并有多个镇(街道)矛调中心参照区级模式,安排人大代表参与接待群众工作,接待群众372批次。

吴江区三级矛调体系建成1个区中心、11个镇(街道)中心、307个村(社区)中心,实现了区镇村全覆盖。吴江区人大在此基础上,将前期围绕“专精特新”重点建设的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点(室)等代表履职服务体系,深度融入三级矛调体系,助力打造“1+11+307+N”的阵地网络。通过站点“亮机制”、代表“亮身份”,强化代表在矛调领域的履职意识,丰富“代表联系选民”“人大代表接待日”等活动形式,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即被发现和处理,真正让群众的矛盾纠纷搭上“代表直通车”。

为确保人大代表在矛盾纠纷排查发现中发挥实效,吴江区矛调中心在苏州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为参与矛调工作的人大代表开设了专门账号,确保代表发现的问题能够精准推送至属地部门,实现代表工作全面融入纠纷收集、流转、处理、反馈等全流程环节,做到“数据多跑路、代表少跑腿、纠纷快解决”。目前吴江区的人大代表账号先后交办了30余个矛盾纠纷,涉及征地拆迁、房产宅基地、损害赔偿等多个领域,全面反映群众诉求。

矛盾纠纷巧化解当好群众“解忧人”

为建强调解员队伍,提升调解工作专业性、稳定性,吴江区建立起一支由1692名调解员组成的调解队伍,覆盖全部307个村(社区),其中有158名调解员同时具备人大代表身份,占总数的9.3%。这批具备“双重身份”的特殊调解员在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区人大代表邱云观就是其中典型,他坚持退而不休,在松陵街道矛调中心设立“老娘舅工作室”,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超90%,并总结出“三心工作法”,获评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员。去年以来,全区人大代表参与解决的矛盾纠纷数量为3230件,占全区矛盾纠纷化解数量的11.4%,“人大代表调解员”成为矛盾调解的一股强大力量。

面对矛调法治化趋势,区人大积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等站点作用,搭建普法宣传平台,提升人大代表法律素养,协调宣传资源,联合村(社区)、相关部门开展普法活动。开发区法庭聘任优秀人大代表为“特邀调解员”,街道人大将金牌调解员发展为议政代表,实现“人大+法庭”双向良性互动。平望镇人大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新阵地,定期邀请专家以案释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今年5月,一起涉及金额达180余万元的渔业承包合同纠纷在盛泽镇“法润之家”民商事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参与调解的镇人大代表吕晓娟具备丰富的合同纠纷处理经验。

矛盾化解新举措多元解纷显成效

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多样,对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促进社会治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变,将治理工作的关口前移,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吴江区人大专题召开全区调解工作情况调研座谈会,听取相关板块、区级机关、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关于调解工作的介绍,以案促学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解工作的重要指示,推动各地各部门进一步重视调解工作,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创新推进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按时落地。平望镇人大在镇矛调中心建设期间,通过定期视察和召开进度汇报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建设进度及难点,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服务中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等解纷资源全部入驻,同时在办公场所内设置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人大代表联系点,串联起部门和群众,开展意见建议收集、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在江陵街道,开发区人民法庭与人大工委共同探索“人大代表+人民法官”联动解纷模式,组织代表们旁听纠纷案件,拓宽代表监督渠道,为代表调解提供新思路。

今年以来,吴江区人大坚持倾听民意的原则,围绕矛调工作,小到民生琐事,大到体系构架,由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达28件。吴江区人大代表陆金东,充分结合自身作为基层法院干部的实践经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关于完善新时代大调解工作格局合力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推动调解工作再升级。震泽镇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033号建议《关于加快书香春天产证办理的建议》,针对群众多次反映的书香春天小区产证办理困难,建议建管部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加大执行力度,回笼资金,成立业委会(物管办),在推进纠纷化解的同时,也为同一类型纠纷提供了化解思路。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苏州市吴江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