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06-12
本网讯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近年来,该公司以“五共”管理为抓手,结合公司“城轨同心圆”党建品牌,探索实施“123”工作法,努力打造“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一个中心”锻造高素质劳动大军
该公司围绕“建设企业与产业工人发展共同体”这一中心,以多功能产业工人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该公司建立“党的创新理论和工会理论下基层”长效机制,落实基层党建联系点、送教到基层等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同时,增强典型示范,弘扬“三种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开展劳模工匠选树,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和头雁效应。此外,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奋进力量,以主题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职工夜校、红色影院、主题征文、向产业工人“上党课”等多种形式,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并结合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宣传栏等传统教育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宣传。
“两个家园”构筑产业工人幸福港湾
该公司坚持产业工人“安居”建设,积极采取优化住宿环境、升级基础设施、提供暖心服务、锤炼岗位技能等措施,全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邻里中心式的“幸福家园”“成长家园”,让产业工人心有所依。
该公司通过健全机制,努力为产业工人营造舒适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铁四局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项行动方案》及局农民工“五共”管理有关要求,建立公司、项目两级推进体系,有力推进“五共”管理相关工作。此外,建立保障体系,在各项目部设立厂务公开栏、维权公示栏,悬挂廉政举报箱,提升产业工人维权意识。形成督导机制。打破层级、部门界限,树立“一盘棋”思想,构建完善“四个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产业工人社区和项目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将产改推进情况和工作成效等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
在助力产业工人赋能提升方面,积极搭建各类技能平台,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激励实现岗位成才,2022年至2024年,公司在产业工人中大力开展劳动创造梦想主题教育,为产业工人提供学历和技能等级晋升渠道,共77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其中,1人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创新教育培训模式,要求项目领导亲自授课,依托社区“产业工人学堂”,开展室内推演、技术交流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地下连续墙、盾构等方面施工技术和专项技能培训,参与工人比例达到90%,持续引导和帮助产业工人提升素质能力建设。
“三个目标”聚焦提质增效创佳绩
为实现项目安全优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该公司以安全生产、质量管控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完善管理矩阵、激活监督末梢、绷紧安全红线等举措,促使产业工人成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守护者”。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矩阵,在社区入口采用“一卡通”实名管理系统,加强产业工人实名制管理。在安全帽里植入芯片,追踪、定位隧道内产业工人工作轨迹。通过建立网格化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同时进一步激活监督末梢。精心选聘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协作队伍人员担任群安员,积极参与安全监督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在实现管理提质增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该公司将管理效益提升融入产业工人社区建设,推动产业工人在项目建设与管理水平提升中扮演重要角色,实现管效结合。创效能力增强,依托劳模、工匠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和博士工作室,广泛开展技艺攻关、“五小”等创新创效活动,先后参与并取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20余项。
在实现职业技能提升,助力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方面,该公司依托产业工人社区,开展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产业工人队伍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强化内部培养,鼓励技能人才参加各类培训、取证及竞赛活动,近两年来,共有18名产业工人被纳入公司施工劳务企业劳务人员使用。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北京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突出校企优势互补和产教深度融合。公司实行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教学模式,邀请“客座教授”现场授课,帮助工人更快提升职业技能,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线上学习强技能,利用“工人学堂”“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等,组织产业工人观看实训、案例、课程等,加强技能教育。
据悉,该公司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探索“123”工作法,以“一家一特色”为出发点,深度聚焦产业工人需求,制定个性化建家方案,全力打造多元化幸福小家样板,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再上新台阶。(郭璐 张文恺 许罡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张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