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刘世丰 黄春梅时间:2024-06-04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通讯员:刘世丰、黄春梅)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积极创建数字乡村振兴示范点,着力打造集智慧党建、乡村管理、数字政务、智慧农业等为一体的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简称“数字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与党建、政务、农业、旅游业、乡村治理、应急处突等深度融合,实现党建政务便利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农业生产智能化、旅游服务智慧化、应急处突实效化,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数字+党务政务”,提升党建引领为民服务水平
依托数字平台的智慧党建和数字政务等功能模块,党支部可以在线上召开民主评议会、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等会议,完成党员评优评先、检查考核、积分管理等党建工作,传达党的思想及建设方针,推送组织生活风采和党建文化,为党务工作提供便利。同时,在“三务”公开、问题反馈、办事流程等方面也能实现村民网上诉求、网上监督、网上办事、邻里共享,做到村务信息快速精准传达,村民事务高效办理。此外,通过建立“线上接单+网格解决”的服务机制,以村为单位,将各村划分村到屯、屯到组、组到户的三级管理网格,每个网格内配备网格管理员,根据平台反映的网格动态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提供村民所需的服务。2023年以来共收集村情民意、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
“数字+信用体系”,推动乡村善治行稳致远
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融入数字平台,一体推进信用建设和数字建设。通过建立信用数字档案,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采集农村主体信息并进行信用评级,出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根据评级结果大力拓展“信用+金融”“信用+旅游”“信用+产业奖补”“信用+保险”等应用场景,增强农村主体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失信户失信信息库,生成失信“黑名单”,推动各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主体采取联合惩戒措施,使其在资质认定、金融支持、行政审批等方面受到约束,通过信用奖惩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如今信用认证已成为群众的“道德身份证”,农村矛盾纠纷多发、黄赌毒屡禁不止等不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乡上访案件、恶性治安及犯罪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达99%以上。“五位一体”信用体系获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城乡社会发展和治理创新案例,成为全区改革典型经验并在全区复制推广,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重点内容,河池市在全市给予推广,全国普惠金融扶贫现场会在巴马召开并专题研讨“五位一体”信用体系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数字+农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依托数字平台的智慧农业和消费助农等功能模块,实现农业大数据智能分析、农事管理、产品溯源、自动化控制、云监控等应用,如平林村火龙果智慧庄园基地的管理员通过数字平台随时随地就能知晓火龙果的水、肥、病虫防治等相关情况,极大提升管理效能。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为农产品销售提供精准定位,并借助电商直播等新模式,广泛拓宽火龙果、甜茶、油茶、柑橘等农产品销售渠道,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目前,仅平林村火龙果基地,就有69户农户共269人受益,其中常年带动务工人员60余人,年人均增收13000余元。
四、“数字+旅游业”,优化旅游服务质量
围绕深厚的仁寿文化底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打造国家AAAA级景区——仁寿文化源景区、精品民宿区、赐福小镇和君澜度假酒店。依托数字平台的消费助农和普惠金融等功能模块,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开发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多元消费模式,全面激活文旅市场,使得当地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开发利用,吸引更多游客和考察团,推动当地乡村特色旅游业繁荣发展,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巴马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已连续五年在那桃乡召开。
“数字+应急处突”,守牢平安稳定底线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平安乡村”功能模块,通过数字赋能让防灾减灾更智慧更高效。一方面通过安装的19个高清摄像头,对各村屯的河道山洪灾害点、重点路段实时监控,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利用系统中智慧广播功能,操作安装的18个大喇叭,循环播放汛情预报和应急避险知识,既提高了群众防范应对风险隐患意识,又减少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实现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防范化解安全隐患、守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