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江西吉安:吉州区打好“四张”牌 唱响团结曲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改革网时间:2024-05-31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  近年来,吉安市吉州区文山街道仓口社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坚持以法治为主线,打好“法治、治理、服务、融合”四张牌,把法治贯穿于社区少数民族工作的治理、服务、融合全过程,建构民族共同体。当前,吉州区现有登记在册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12人,占全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11.7%,主要聚集居住点在文山街道,以中青年为主,从事经商51人,现有店铺23家,主要经营羊肉串、烧烤、新疆产品、兰州拉面等,文山街道仓口社区创新探索、持续擦亮“民族一家亲”品牌,先后获批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示范社区、江西省“幸福社区”五星社区、全省“绿色社区 美丽家园”创建活动示范社区。

打好法治牌,夯实民族工作基石,赓续民族团结“主根脉”

一是依法建章立制。吉州区坚决落实中央和上级关于促进民族团结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新疆籍流动经商人员服务站工作制度》《困难帮扶制度》《联谊沟通交流制度》《流动服务站开展“连心共建”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文山街道仓口社区结合辖区、行业实际,完善少数民族法律服务制度,疏通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健全矛盾调解制度;建立联席会商制度,构建部门协作共治机制,定期召开多方联席会议,专题分析研判、统筹部署少数民族工作,确保方向不偏、重心不移。二是做实法治平台。为做好吉州区少数民族各项工作,2020年5月,全区首个新疆籍流动经商人员服务站在文山街道仓口社区成立,联合吉州公安分局文山派出所全力配齐配强工作力量,配齐配优站点专职工作人员,让少数民族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民生保障有人管、生活困难有人帮”。定期开展法律宣传,依托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引导依法维权,截止目前,组织少数民族学习法律法规、党史党纪相关课程12次、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42人次。三是守住法治底线。定期前往少数民族较多的社区、店铺、学校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少数民族流动经商人员加强教育引导,及时排查可能出现的事故苗头,主动介入倾向性问题,积极解决少数民族人员急难愁盼问题,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同时邀请新疆籍居民,联合派出所定期开展“警民恳谈会”,常态化开展防溺水、禁毒等方面的政策宣传,近年来,全区未发生一起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案件。

打好治理牌,探索民族工作方式,培育民族团结“同心树”

一是党建引领“一根针”。坚持把党的建设和民族团结示范建设相融合,建强三级治理力量。深入开展城市民族工作“书记工程”,成立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统战工作格局。每月开展“民族一家亲”工作例会,进一步强化统战、民宗、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开展“每月上门入户+定期恳谈交流”连心联系活动,按照“定员、定期、定责”原则,建立定员、定期、定责“三定”联系制度,街道党工委委员与少数民族同胞结对联系帮扶,定期走访了解少数民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确保民族工作抓而有序,管而有效。二是网格管理“一张网”。全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一格八员、一网三色”市域治理体系,发挥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队伍作用,利用网格内公安、统战、市监、城管等部门资源,采取入户走访、发放“连心卡”等方式,宣传党的二十大、中央民族工作等会议精神,逐户逐人登记造册并收集汇总“问题清单”,动态管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础台账,做到“底数清、分布清、情况清”“来路明、住地明、职业明”。同时,邀请统战、民政、教育、市监、卫健、城管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网格联席会议,及时解决网格内民族事务治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触角延伸到各物业小区、各楼栋住户。三是协同治理“一条龙”。 因吉州区为老旧城区,多数新增餐饮商户开设在居民楼下,无专用烟道,容易造成油烟污染情况,针对少数民族餐饮油烟扰民现象,文山街道协同联合区城市管理局餐饮油烟治理办、区宗教事物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实行错时工作机制,多次上门沟通,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并提供整改方案,督促商户定期清洗维护清洗净化设施,确保商户正常排烟不对周边住户生活造成影响。2023年以来,处理公羊烧烤油烟扰民投诉3起,穗华阿卜烧烤店油烟投诉件10余起,调解矛盾纠纷5起。实现了从投诉到教育引导转化,从矛盾突出到规范经营、合法经营、诚信经营转化。

打好服务牌,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浇灌民族团结“石榴花”

一是搭阵地。文山街道仓口社区积极搭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阵地,高标准打造“民族一家亲”工作室,及时为在吉少数民族提供民政、经商、就业、就学、法律援助、治安、帮困等“定向式”“定岗式”“一站式”暖心服务,做好民族服务的“娘家人”、转学就学的“服务员”、就业创业的“引路人”。自“民族一家亲”工作室成立以来,帮助解决辖区少数民族流动经商人员生活、就业、子女入托就学、就医、证照申请办理、法律援助等方面诉求20余件,特别是成功帮助辖区少数民族居民“江西省民族团结商户”阿卜力米提·米尔阿卜杜拉解决了三个子女上学问题。二是架桥梁。文山街道仓口社区积极争取在校助学金资助少数民族困难学生;争取民政物资及慰问金,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将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范畴,重点开展食品安全、经营管理等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提高创业就业从业技能;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仰和习俗的前提下,指导辖区内少数民族商户加强卫生管理。三是建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作用,构建便民服务体系,形成以公益服务为主体、有偿服务为补充的为民服务基本框架,联合第三方志愿者队为少数民族孩子进行课后辅导,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工作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实现安居乐业。

打好融合牌,铸牢共同体意识,繁盛民族团结“连理枝”

一是强化连心带动。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学党史颂党恩”“维护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吉州”“石榴花开别样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五个认同”等主题活动36场。实施“石榴籽工程”,积极探索“四心四化”新时代城市民族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以“民族一家亲”工作室为载体,制定全年活动计划,围绕春节、元宵、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和节假日,以“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各族群众融洽感情、富有特色的群众性联谊活动,融通各族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引导各族市民全面融入城市社会活动,增进邻里和谐。二是抓实培育联动。加强少数民族党性涵养培育,2023年吸收少数民族居民阿卜力米提·米尔阿卜杜拉为入党积极分子,引导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居民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充分运用我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组织少数民族人士学习时事政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念、增进共识。为宣传好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组织少数民族学习党史相关课程12次,组织到吉安城革命历史博物馆学习2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引导参与互动。引导少数民族群体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社区治理和服务。以新疆籍流动经商人员管理服务站为纽带,新疆籍流动经商人员归属感增强,参与吉州区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每年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新疆籍商户们主动积极对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为近百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家庭送上慰问金、大米和食用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辖区新疆籍居民阿卜力米提·米尔阿卜杜拉多次带头组织维吾尔族同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主动捐赠资金、牛奶、方便面、矿泉水、羊肉串、馕等物资累计4万余元,主动报名积极参与小区值班值守,在防疫工作中,多次展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构筑中国梦”美好场景。

(供稿:吉安市吉州区文山街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