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05-06
本网讯 她是社区治理的“领头雁”,她是贴心服务的“管家婆”,她是为民解难的“柔汉子”,她是居民幸福的“守护者”,她就是安徽省桐城市文昌街道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乔丽娟。她带着“诚心、耐心、细心、爱心、倾心”服务社区居民,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一名社区干部的忠诚担当,在巷里巷外谱写人生芳华。在她的带领下,实现社区由乱到治,由治到美,连续3年无一例上行上访,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成为桐城社区治理的典范。
社区治理的“领头雁”
西苑社区是桐城市一个典型的人口密集型的老城区社区。为了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社区治理,提高社区与辖区居民的凝聚力,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她和她的西苑团队推出“四微工作法”。即从激活微网格、搭建微联盟、做实微服务、探索微信用四个方面为基层党组织更深入、更全面地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营造良好的环境。
拆违工作向来是城市管理中的“硬骨头”,利益触动大,抵触心理强,稍有差池,就会引发社会矛盾。2021年11月桐城市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针对主城区核心风貌区的违章搭建要进行专项整治,涉及西苑社区33户947㎡,时间紧、任务重,起初居民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很多违章搭建都是老一辈子的事了,如果强行推进,会造成矛盾激化,为此乔丽娟不厌其烦地入户走访,早上赶在居民上班前,晚上忙到深夜,那段时间,与家人照不上面,以为她都没有家,在同事的眼里,她就是“拼命三郞”,地道“女汉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期完成33户拆违,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工作中,她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拆违不拆心,让整治有温度,在细微之处落实民生,让城市有面子、有里子、有温度。
贴心服务的“管家婆”
为民服务是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职之初,乔丽娟就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头等大事,从解决群众最期盼、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她创新推出“4815”,“六必访三必到”等工作法,绘就增进居居福祉的“坐标系”,答好为民服务的“初心卷”,用行动谱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西苑社区群众中有句顺口溜“有事就点单,书记把忙帮,群众不用跑,问题解决好”。市民李某来西苑新村探望独居的丈母娘蔡婆婆,发现油烟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楼上厨房管道漏水,造成电机漏电无法工作,遂要拨打市长热线求助。蔡婆婆指着门上张贴的网格联系卡说道,打社区乔书记电话比哪个都来的快。李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乔丽娟的电话。乔丽娟第一时间联系了物业及楼上邻居到现场查看。因是老旧房屋,漏水点一时难以找到,双方都很急躁,矛盾一触即发。为化解矛盾,乔丽娟联系了房屋设计单位调出图纸,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最终确定漏点在楼上的检查口位置,需要对楼上住户厨房砌筑的瓷砖进行切割,遭到拒绝。经过耐心细致、推心置腹的劝说后方才同意。为把服务做到位,乔丽娟联系维修师傅,骑着电动车前后跑了4趟建材商店,帮助购买相关材料,把切割的厨房恢复了原样,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群众利益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只要是群众的事,她都是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问题不解决不松手,矛盾不化解不收兵,成为群众身边名副其实的“管家婆”。
为民解难的“柔汉子”
面对有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听到的,是叹声、怨声、哭声甚至骂声。要办的,是最难办的事、最烦心的事。她常说,做信访工作就是要耐得住“艰苦”,受得住“委屈”,经得起“误会”,汗水比泪水才更具营养,奔跑比坐着才更有力量。
居民严某靠打零工,独自一人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二十余年,家里唯一的固定收入就是2间违建房租金,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拆除。在上门沟通过程中,其丈夫不小心从轮椅上摔下,乔丽娟赶紧上前将其扶起,发现因情绪激动导致大小便失禁,她第一时间脱下外套为其遮挡并和严某一起将其搀扶至卫生间,清理后,主动帮忙打扫卫生。细心的主动,加之平时对其家庭的关爱,赢得严某夫妇的信任。不是一拆了之,她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查看现场,提出合理的拆除方案,同时帮助严某积极寻找相对稳定的工作,让严某家庭收入不减反增。在此期间他们夫妻经常半夜吵架。每当乔丽娟接到严某电话都是凌晨,她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进行调解宽慰。长期的压抑导致严某情绪崩溃,频繁有自杀倾向,为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她自学心理、婚姻家庭治疗等相关知识。经过长达三个月春风化雨般的开导疏解,紧张的家庭矛盾得以化解,多年不愿回家的独生女也在2023年春节回到了桐城,成功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严某夫妇逢人都说乔书记是真正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居民幸福的“守护者”
聚焦“一老一小”,就会朝夕美好。通过实际走访,了解社区“一老一小”群体的需求,制定精细化的服务清单。掌握辖区青少年假期需要课外辅导的需求,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在校大学生在红色港湾睦邻点通过开展公益辅导班的方式为青少年假期生活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并在每周五开设“周五夜读会”项目,党员志愿者、专业教师、行业专家进行授课,挖掘热心居民成立“共享奶奶”志愿队帮助接送特殊儿童、组织建立七彩护学活动。今年以来,社区开设寒暑假辅导班和68节周五夜读会,受益青少年近万人次。作为社区书记,一有时间就跟孩子们活跃在一起,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更是高看一眼,穷尽办法帮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孩子们都习惯性地叫她“娟姐姐”。
针对独居老人较多的情况,她提出一系列服务措施,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在职党员,成立党员敲门队、互帮组,为独居老人提供敲门服务,排解老人寂寞,防止独居老人发生意外,对辖区1221位老人全部走访完成注册,为38户独居老人结对互帮,建成老年活动中心3处近1000平方,成立“苑好帮”,辖区市直单位在职党员结对帮扶35户。
“小书记变身大管家,小社区也能办大事”成为居民的口头禅,“有问题找社区”成为居民解决疑难问题的首位选择,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矛盾的“解压阀”,社会和谐“稳定器”。(王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