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在劳动中获得知识与快乐——庐江喜洋洋农业科技研学旅行基地

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03-06

本网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作为学校课堂的延伸,是为让学生在游玩体验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文化修养,也在且行且游中愉悦身心,寻找到向往的诗意与远方。

素有“温泉之乡、周瑜故里”之美誉的庐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着众多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这也让庐江拥有不少研学之地!

喜洋洋农业科技研学旅行基地位于合安高速郭河/汤池出口,是合肥市教育局批准设立的合肥市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传统农耕实践教育和现代农业科技教育为重点。基地与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战略合作,可满足师生进行现场教学及实践、劳动教育、耕读教育。

喜洋洋农业科技研学旅行基地于2023年被评为庐江县第二批研学旅行基地,先后获得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安徽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示范单位等资质和荣誉称号。

基地配套200亩喜洋洋现代农业劳动实践教育场所,有农机展示中心、烘干中心、鲜米加工中心、品种展示区、稻谷碾米体验区、农用无人机作业体验、数字和智慧农业探究、现代与传统农机具参观、水田旱作劳动实践区、室内外项目活动区等。

基地目前有专兼职劳动教育指导老师30名,大多来自安徽喜洋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教育工作退休岗位,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研学旅行活动指导。基地建立了师资培训制度,不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农业专家、科研人员等定期开展教职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基地坚持育人导向,构建以水稻从选种、育秧、整田、插秧、水肥管理、除草、收割、烘干到碾米煮饭全过程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围绕稻作文化、农耕体验和现代农业科技,根据学生不同学段、年龄段、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构建“知识科普”“劳动实践”“乐享田园”和“文化传承”四大系列课程,覆盖知识科普、观摩体验、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四大方面,形成了学段进阶安排并有所侧重的课程体系。为孩子打通“科普–观摩–体验–感悟”的劳动认知与实践闭环。

课程展示

【农业参观科普】参观近现代和机械化农具

(一)课程内容:

农具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标志,能最直接地展现人与土地之间的关联,通过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农具对比中,让孩子们认识传统农具,丰富孩子对农耕文化的学习认知。

(二)适用年级:1-9年级

(三)研学阶段:春季

(四)时长:30分钟

(五)接待规模:同批次300人

(六)课程目标:

1、了解农业发展历程:通过参观不同时期的农具和机械设备,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机械化的进程,认识农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基本农业知识: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以及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农业机械的操作技巧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农业参观科普】参观鲜米加工产线

(一)课程内容:

参观鲜米产线是一次非常有趣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通过参观稻米加工厂,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稻米的加工过程,增加对稻米的认识和了解,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二)适用年级:1-9年级

(三)研学阶段:春季

(四)时长:30分钟

(五)接待规模:同批次300人

(六)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稻米加工的过程和工艺,加深对稻米产业的认识。

2、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提高对稻米产业的认知。

【农耕栽种体验】打营养钵育苗

(一)课程内容:

打钵育苗是一种传统科学的育苗方式。内容包括备营养土、打营养钵,摆放营养钵,播种覆土等实践劳动来强化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乐趣。让孩子亲近田野,体验农耕之乐。

(二)适用年级:3-9年级

(三)研学阶段:春季

(四)时长:40-60分钟

(五)接待规模:同批次500人

(六)课程目标:

1、学习了解打钵育苗的技巧方法和科学知识。

2、通过观察指导老师的演示,体验打钵方法并动手操作。

3、通过实践活动,认识科学种田的重要性。

4、体验劳动乐趣,从小养成懂科学、爱科学良好习惯。

【农业活动体验】插秧比赛

(一)课程内容:

插秧比赛是一项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小游戏,通过参加插秧比赛课程,学生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农业种植技术,包括插秧的技巧、秧田的管理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等,旨在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

(二)适用年级:2-9年级

(三)研学阶段:春季、秋季

(四)时长:30分钟

(五)接待规模:同批次300人

(六)课程目标:

1、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和艰辛,培养劳动观念和节约粮食的意识。

2、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正确使用农具、如何合理安排劳作时间等实用技能。

【科普大课堂】水稻及农业科普大讲堂

(一)课程内容:

一粒粮,关乎家与国。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从田野重重稻浪中走来的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他以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与道德操守、事业追求与社会责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杂交水稻在保障中国14亿人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在缓解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粮食供给短缺状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演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传奇。

(二)适用年级:1-6年级

(三)研学阶段:四季

(四)时长:40分钟

(五)接待规模:可容纳500人同时体验

(六)课程目标:通过对粮食的了解和科普,关注粮食的生长过程,深加工产品,了解我国的粮食现状,提高学生对于粮食的认知,深刻认识到粒粒皆辛苦。

【室内体验课】淘米煮饭

(一)课程内容:

在营养导师的介绍中,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煮饭步骤:碾米—淘米—煮饭,掌握水米比例和火候时间等步骤。

(二)适用年级:1-9年级

(三)研学阶段:四季

(四)时长:60分钟

(五)接待规模:可容纳500人同时体验

(六)课程目标:自己动手,煮一碗米饭,观察米到米饭的过程,配上色香味俱全的菜品。

【室内体验课】泥塑体验课堂

(一)课程内容: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后,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二)适用年级:1-6年级

(三)研学阶段:四季

(四)时长:40分钟

(五)接待规模:可容纳300人同时体验

(六)课程目标:为孩子普及土壤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与大自然更近距离接触,回归自然。

【劳动实践课】草编手工

(一)课程内容:

编制草绳又叫稻草绳,是一种以稻草秸秆为原料经过专用的草绳机加工而成的草制品。

(二)适用年级:3-9年级

(三)研学阶段:四季

(四)时长:40分钟

(五)接待规模:300人

(六)课程目标:让孩子们充分了解稻草文化的用途。

【室内体验课】微型晒秋画

(一)课程内容: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二)适用年级:1-6年级

(三)研学阶段:四季

(四)时长:40分钟

(五)接待规模:300人

(六)课程目标:使用老师提供的工具,在一个盘子上做一幅微型画,原材料是红的辣椒、黄的豆子等。

【农事运动会】挑扁担运输、丢秧把比赛、大草滚比赛

(一)课程内容:

比赛前,老师会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农作物的生长等内容。然后利用这些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农业种植技术,扁担的运用,传统农业的劳动。用游戏的方式来体验,来进行实操。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二)适用年级:1-9年级

(三)研学阶段:四季

(四)时长:40分钟

(五)接待规模:300人

(六)课程目标:

1、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和艰辛,培养劳动观念和节约粮食的意识。

2、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正确使用农具、如何合理安排劳作时间等实用技能。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