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01-19
本网讯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是一项刀刃向内、牵动性强的改革,是推动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一改两为”部署要求,省发改委创新工作思路,主动谋划政策实施流程再造,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兑现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既直接降低了企业的付息成本压力,也有效提高了银行的资金周转效率。
据省发改委产业处负责同志介绍,2023年度,除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采取“揭榜”方式外,其他产业类涉企政策全部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实施。全年采取“免申即享”支持项目700余个,总支持资金超过8亿元。
优化流程再造 推进“免申即享”
取消申报环节。利用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大数据共享资源直接抓取企业、项目等信息,面向16市、省十大新兴产业专班、金融机构征集在研在建项目,避免了过去从企业端申报,市县层层审核把关等繁琐环节。清零申报材料。项目从抓取、审核、资金下达等过程中,全流程网上操作,无需企业提供任何项目材料,减轻企业、地方工作负担,从项目推送到资金兑现时间较以往缩短一半以上,真正实现了“政策找项目”“政策找企业”。简化操作程序。打通皖企通、涉企资金系统、财政一体化系统等数据共享通道,形成“一网通办”平台,企业仅需登陆“皖企通”平台,对项目信息一键确认即可,操作快速便捷。
强化部门协同 推动政策落地
加强政策统筹。对已经出台的产业政策再梳理,按照精准化、颗粒化要求拆解集成,形成《安徽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指南(2023年版)》,绘制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免申即享”流程图,确保资金安排标准明确、路径清晰、程序合规、高效便捷。专班协同推进。组建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作专班,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牵头,省十大新兴产业专班办公室参与,在原有“省—市—县(区)”纵向贯通的基础上,与省十大新兴产业专班横向联动,拓宽项目征集渠道,形成政策“免申即享”工作合力。强化数据共享。与省数据资源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原安徽银保监局)密切沟通衔接,推动各类数据资源跨部门互动组合,用数据跑腿代替企业跑腿。
及时总结提升 动态优化机制
省发展改革委采取分批分步骤方式,边改革、边探索、边完善,及时总结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持续优化组织方式和实施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一是逐步嵌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等数据,持续优化提升平台功能、增强数据联动效能,进一步提升项目审核信息真实性合规性。二是并联开展涉企比对、信用查询等工作,压缩流程运转时间。三是后续新政策设计阶段就引入“免申即享”的理念,真正从底层逻辑上实现政策精准供给和直达快享,推动“免申即享”常态化。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是推动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撬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支点”,2024年,省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提升认知维度,改变传统思维,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持续优化“免申即享”。做好复盘总结,认真梳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持续优化组织方式和实施流程,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转变政策设计理念。目前“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是现有政策在组织实施层面的改进,将推动“免申即享”常态化,从政策设计阶段就引入“免申即享”的理念,真正从底层逻辑上实现政策精准供给和直达快享。
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建立与有关单位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四是优化支持领域。持续面向省内重点企业、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征集我省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科学合理设置政策支持领域,确保财政资金投向新兴产业。(李畅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华铭 张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