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时间:2024-01-17
本网讯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发布消息称,蜀山区130余家重点跨境电商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46.5亿元,总量已接近2022年全年交易额,同比增长43.6%,排名居合肥市第一位。
跨境电商年交易额超2000万元企业42家、超亿元重点企业8家,新增跨境电商实绩企业20家,排名居合肥市第一位。如今的蜀山区,跨境电商“买卖全球”更加通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速培育跨境电商生态圈
“大家抓紧,别误了工期……”在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的某企业里,工作人员正在抓紧赶订单,备货交付海外。
该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和光伏发电的研发和销售,2023年3月,与阿里巴巴国际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品牌出海项目。截至2023年9月,该企业跨境电商交易额已突破亿元,主要向欧洲市场出口太阳能组件等光伏产品。
近年来,蜀山区做强做大跨境电商,大力培育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推动跨境电商与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光伏太阳能、小家电等优势产业,培育了布诺太阳能、昇维太阳能等一批光伏新能源赛道的跨境电商标杆企业,聚集了合肥飞庐、仓秋等供应链企业,阿里巴巴一达通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以及中外运、中国邮政等跨境物流运输企业。
蜀山区大力发展海外仓,11家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建设、租赁海外仓51个,总面积43.73万平方米,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仓建设使用已覆盖纯自用型、自用+第三方型等四种类型,大大减少运输成本。
探索外汇收入管理新模式
蜀山区积极探索跨境电商出口外汇收入监督管理新模式。跨境电商企业在出口业务,尤其是在“9810”跨境电商出口至海外仓的业务模式下,经常遇到清关报关时货值和实际销售金额与货款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申报及收付结算繁杂的难点问题。
“我们明确轧差结算等具体管理细则与流程,并事先向外汇管理部门备案,提前建立企业业务档案。”蜀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完善信息共享互通,探索建立配套信用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等监管机制,便捷贸易支付结算管理,便利跨境电商企业经营与阳光化发展。
更多“合肥制造”将走出国门
截至2023年11月16日,合肥—阿姆斯特丹航线共执飞78班次,货邮吞吐量12025吨,进出口货值超6.5亿美元;合肥本地货占比22.12%,其中跨境电商出口2443吨,占总出港货量高达37.31%以上。
2023年10月下旬,首趟跨境电商卡航从安徽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监管区发车。这辆装载着18吨跨境电商货物的卡车,在庐州海关关员的监管下进行报关后,全程卡车运输,顺利到达德国。
据介绍,这是公路卡航货物首次在场内报关,跨境电商货值超100万元。国际卡航的开通,是蜀山区继“合肥—阿姆斯特丹”跨境电商国际货运空运专线开通之后,对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这标志着安徽自贸试验区蜀山区块在完善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和畅通区内企业国际物流通道上开展了进一步探索,并为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制造型产业的出口提供了新的物流渠道,同时为企业进口原材料、设备等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该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线路常态化运营后,出境车辆将运送更多“合肥制造”走出国门,入境车辆将载运欧洲地区的酒水及生鲜食品进港,更好地满足双边国际物流运输需求。(韩冰 宣振宇 孙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