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淮北:工程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 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01-03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要件多、审批程序繁、验收时间长、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安徽省淮北市围绕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创新开展“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通过集成提供工程项目建设各类要素增值服务,为企业减负赋能。集成审批改革经验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全国推介,相关做法入选2022年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重点宣传推广案例。

聚焦“评估+规划+测绘”集成,实现前置要件“一揽子”合办。创新“多评合一”。项目入驻前,对区域能评、地震安评等10项评审统一组织实施整体区域评估,评估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市场主体免费调用。目前,形成区域评估成果124个,为200多个项目提供区域评估成果800余次,企业节省评估费用近1500万元。创新“多规合一”。为有效解决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整合用地分类标准、用地边界,统一各类图纸坐标系,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5级3类空间规划汇集融合,打造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实现一张蓝图摸清用地“家底”,项目策划加快生成,工业项目开工时间较以往提前1个月以上,淮北市“三区三线”在全省率先通过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划定。创新“多测合一”。打通自规、住建、人防、消防等部门间信息孤岛,建成“多测合一”网上办事大厅,将涉及工程项目测量的4个阶段13个测绘事项压减为3个阶段10个测绘事项,每个阶段的测绘业务整合为一个事项,由建设单位委托一家测绘机构承担,对测绘结果一键上传、自动检索、共享互认,实现对同一项目只测一次、成果通用,测绘总时长缩短约三分之一。

聚焦“事项+流程+办理”集成,实现审批环节“一链条”快办。审批事项“标准化”。出台《淮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8.0版)》,制作10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办事指南,统一受理要求、审批形式、审查要点,形成“零基础”标准化申报模板、规范化审批标准,推出可视化指导、问答式解读,让企业“一看就懂、一用就会”,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审批受理“无差别”。审批流程“极简化”。精简审批流程,开展低风险厂房仓储类项目“首席审批师”制度试点,归集4个审批部门13项审批事项、4项市政报装服务,将审批阶段压减为3个,审批时间压减至10个工作日以内,实现阶段内审批事项集成办理。审批办理“并联化”。围绕立项用地、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推行“一阶段一件事”改革,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采取“网上申报、告知承诺、统一受理、并行审批、共享结果”模式,对同阶段内并联审批事项实行同步办理,各阶段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关联部门在规定时限完成审批,做到联审联批、一次办成,全流程审批总时长缩短56%,压缩至52个工作日以内。投资22.5亿元的银邦新能源用再生低碳铝热传输材料项目负责人感叹道,“这么大的项目,用地许可、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手续不到一周全部办完,真是不可思议。”

聚焦“报装+验收+办证”集成,实现建成竣工“一体化”联办。开展联合报装。创新实施水电气网报装“一事全办”,组织行业主管部门、水电气网服务企业等成立工作专班,根据管线规划、施工周期、现场条件等情况,联合踏勘、同步施工,企业仅需网上一次申请,即可办理所有业务,供水燃气报装做到“0材料申请、1天内办结”, 有效推动企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开展联合验收。为避免工程竣工多头验收,采用“5+N”限时联合验收模式,按照“进度相似、并联打包”的原则,将质量验收、消防验收、人防验收、档案验收等5个必验事项,以及进度相似的其他N个验收事项进行并联打包,在10个工作日内开展联合验收服务,统一验收标准、统一出具意见、统一送达确认。开展联合办证。验收办结当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自动将项目信息、联合验收合格证等推送至不动产登记系统,不动产登记部门将验收成果审核和不动产首次登记合并受理、一次办结,市场主体直接通过“皖事通”APP即可下载打印产权证书,实现“交验即办证”。

聚焦“专员+定制+评价”集成,实现项目服务“一条龙”包办。实行专员包办。推出“一员牵头、全链协同、包办到底”服务模式,打破部门间权限壁垒,从住建、发改、自规、环保、人防等9家职能部门审批窗口精心挑选24名项目“包办专员”,充分赋予“审批管理资源”调动权限,开展跨部门、跨业务“一对一”包办,变各自为政“单一服务”为一人牵头、多家响应“综合包办”。1-12月份,全市已有172个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包保在库,签订包办协议78份。提供专属定制。审批前,包办专员预先介入,为企业量体裁衣定制专属审批计划、审批路线图,提供政策咨询、报建建议、报建指导等服务,关键审批节点倒排工期、精确到天。审批中,建立审批部门联合会商机制,邀请企业参加联合审批对接会,以企业诉求为导向,精准确定审批路径,一企一策、一次性解决问题。审批后,建立市、县(区)、开发区沟通联动机制,定期走访包办项目,帮助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办理费用减免等手续。今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定制审批方案72个,提供包办服务346次。强化专项评价。按照“一人一事一评”的原则,引入企业满意度评价,开设“找茬”窗口,畅通企业投诉举报渠道,在项目完成竣工备案后,组织市场主体开展回访评价,形成“认领事项—及时包办—动态反馈—事项完结—办理评价”闭环运行机制。截至12月底,解决企业诉求145个,收到包办服务评价82个,企业满意度100%。(徐灿灿)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