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日报作者:时间:2023-12-27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铜陵、六安、黄山、池州等地的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会议精神,纷纷表示要聚焦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滨江公园环境优美,可以阅读、锻炼、赏江景。”在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游玩的居民王皓莹告诉记者。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长江(铜陵段)入围。依江而建的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正是长江(铜陵段)华丽蝶变的生动注脚。该公园修建生态绿道6.3公里,复绿长江生态岸线约40万平方米,新增人工湿地面积约670亩。
铜陵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同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精准治理、长效管护水平。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为明年的工作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总经理王伟告诉记者。该度假区位于六安市霍山县漫水河镇境内,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体验最优的滑雪旅游区。
霍山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明年,持续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着力深化全面绿色转型。”霍山县文旅局局长赵刚说。
起伏的山、流动的水、古朴的村庄、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走进黄山市黟县柯村镇柯村村,一幅自然景观与现代文明和谐共融的生态画卷展现在眼前。
“我们制定了《柯村村‘五微’行动‘百日攻坚’任务推进清单》,确定了18项工作任务。”柯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小林说。
黄山市从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等“五微”行动入手,全域推进净化、绿化、亮化、彩化、美化等微改造项目约1.6万个,改造提升中心村636个、系统整治自然村1010个,覆盖全域90%以上乡村。
“明年,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样板,力争新增省级中心村40个以上。”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汪欣告诉记者。
“我们村变得越来越美了,道路修得漂亮,村里每天都有专人清扫垃圾,休闲场所也很多。”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紫岩村村民陆彩月告诉记者。该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积极盘活闲置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今年荣获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称号。
池州市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已建成454个省级中心村,80%的行政村有中心村,建成573个美丽自然村,人居环境考核连续两年优秀。根据省委农办先前公布的2023年200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名单,该市13个村入选,入选率全省第一。(刘洋 袁野 袁中锋 倪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