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作者:时间:2023-12-26
近年来,淮北市濉溪县司法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社会隐患预警预防、突出矛盾纠纷化解,深入推进平安濉溪、法治濉溪建设,有效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多元一体构建调解网络
聚焦矛盾普遍性,构建调解广覆盖,形成以县级调解中心为龙头,12个镇(园区)、239个村(居)调解组织为支撑的调解网络。聚焦矛盾专业性,推动实现联动化解,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等为支撑,在医疗、交通事故赔偿、物业、婚姻家庭等14个领域成立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14个“警民联调室”,助力矛盾化解。注重激发“微”力量,打造调解“微组织”,推进个人调解室建设,累计创建8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健全“百姓说事点”,构建纠纷化解“微循环”,在全县239个行政村建立257处融说事、议事、办事、评事于一体的“百姓说事点”。
聚集多方资源建设专业队伍
引入专职资源,开辟退役军人调解安置专岗,让147名退役军人“换岗不换色”。引入专家资源,聘请退休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士担任行专调委会专职调解员,直接参与重大矛盾纠纷的化解。引入“精英”资源,精心挑选“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参与人民调解,有效增强纠纷化解公信力。引入外地资源,先后赴萧县、长丰、南通等地学习借鉴,努力让外地经验在本地“落地生根”。
落实制度保障强化制度激励
落实经费保障,严格依据《淮北市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暂行办法》,实行“以案定补”,2023年以来调解案件补贴达28万元。落实奖惩制度,定期推荐和组织开展“优秀人民调解组织”“优秀人民调解员”评选,近三年来共涌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3名,10人被授予省级荣誉称号,6名人民调解员被省司法厅评为一级调解员。落实管理制度,全县各调解组织均实现了制度、文书、印章等“六统一”。
注重文化融合激发品牌活力
依托临涣茶文化,倾力打造“南有六尺巷,北有一杯茶”茶馆调解品牌,探索出“一杯茶”七步调解法,实现调解结案率、协议履行率和群众满意度3个100%。成员由创始时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50余人,并带动形成了由“老支书团队”“兵哥团队”“闻风到团队”“街长团队”“姊妹花团队”为成员的调解矩阵,累计调解纠纷1600余件。(吴刚、赵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