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泰市积极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新路径

来源:作者:时间:2023-12-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泰安新泰市委编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谋划、靶向发力,从“扩权强镇”、“属地管理”、“合理优编”、“定岗定责”等方面,积极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新路径,构建起简约高效、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是“扩权强镇”赋权增能。针对镇街权小责大、统筹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强化人事权、扩大财税权、赋予执法权等一揽子措施,推动镇街话语更有份量、执法更有效率。明确派驻执法机构同时参加所驻镇街和派出部门的年度考核,按照镇街考核成绩占60%、派出部门考核成绩占40%的比例进行综合研判后确定其年度考核等次。细化镇街拨付程序、界定结算时间,能当日到位的必须当日足额拨付,推动各类资金向基层倾斜,调动乡镇(街道)工作积极性。整合执法力量、理顺执法机制,由过去的派驻机构“分散执法”“多头执法”转变为镇街“统一执法”“联合执法”,真正将派驻机构融入镇街,增强镇街话语权。

二是“属地管理”厘清边界。规范属地管理作为一项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长期性工作,需要系统全面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保障。新泰市委编办实行乡镇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及市乡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制度,建立“乡呼县应”上下联动机制,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筑牢夯实工作根基,厘清市直部门与乡镇的职责关系,确保将规范属地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真正实现“镇街管、镇街用”。

三是“合理优编”量体裁衣。为保障基层用编解决镇街结构性缺编问题,我办对事业编制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统筹使用县乡编制资源,先后两次充实基层和重点领域编制数。通过合理收编和科学用编,有效解决了乡镇街道“总体超编,无法进人”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优化了市级事业编制结构,逐步实现乡镇街道人员进退良性循环。同时为实现用人良性循环,根据镇街、部门单位的空编情况和工作实际,建立空编收回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编制资源合理调配力度,既实现了编制资源的统筹,又满足了镇街、部门单位用编进人需求。

四是“定岗定责”精细管理。自“学‘三定’、明职责、勇担当”活动启动以来,各乡镇街道坚持以学为先、以干为要,要求全体干部全面系统的掌握“三定”规定,对各自的职责定位了然于胸、熟记于心、履责于行,并依据各自“三定”规定编制镇街职责岗位目录,压实责任到岗到人,知责、明责、尽责,确保“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进一步拧紧压力传导责任链条,各部门之间不断强化协同配合,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减少了推诿扯皮、提升了效率效能,真正做到依法履职、全面履职、高效履职、主动履职,切实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陈洁)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