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3-12-07
近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首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我市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5个区市上榜创新引领型综合性区域试点,占全省1/5,数量居全省第一;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莱西经济开发区2个园区获评产业园区试点;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入选企业试点,我市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创建,是落实国发〔2022〕18号文件和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部署。通过组织实施综合性区域、产业园区和企业三类试点,在全省探索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根据省工作部署,6月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制定试点创建方案,加强区市统筹指导,通过广泛动员、申报培训、现场答辩、专家辅导等方式,“一对一”指导有关区市、产业园区和企业找准试点领域,突出特色优势,积极申报试点。
有关区市、产业园区和企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认真研究谋划,选取新旧动能转换、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领域方向,理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思路。如,区市方面,崂山区聚焦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专业园区,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特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西海岸新区围绕经略海洋、军民融合、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提出实施海洋经济攻坚、产业链式创新等八大工程,勇当青岛高质量发展龙头;城阳区将加大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科技创新,力争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动力变革的城阳经验;即墨区立足海洋特色产业优势,以青岛蓝谷建设为主引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胶州市将突出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引领作用,打造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争当全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引擎。产业园区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园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提出发挥科技、人才、产业“三轮驱动”作用,创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莱西经济开发区管委围绕园区高端食品、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特点,确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试点任务,聚力打造质量高、成效好的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企业方面,青岛乾程科技提出将推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打造智能仪表行业、智能微网及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本;特来电新能源积极建设“光储直柔”建筑示范试点项目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海尔智家提出创建行业首座再循环互联工厂;海信视像明确发力形成贯穿家电“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先进制造理念和方式,做“零碳制造”引领者;中加特电气将坚持数字化转型及高端智能制造,打造行业领先的黑灯工厂,为行业提供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青岛双星轮胎将持续推动绿色升级,打造全球领先的轮胎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经过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层层选拔,最终5个区市、2个园区、17家企业荣登首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榜单。
试点创建是我市在各领域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纵深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扛牢“强龙头”使命担当,强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见效。一是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成立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和重大事项清单,建立督查、考核、信息等制度,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二是政策保障走深走实。制定印发碳达峰工作方案、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三是重点任务推进有力。通过建立台账,用好季度督查、年度考核等工作机制,压实有关部门、区市责任,推动国家、省赋予青岛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目前,国家、省赋予青岛重点任务中,《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实施,青岛都市圈成为省内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启运港退税政策获国家批准;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正式揭牌,亚洲唯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正式启用;“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等高规格重要会议成功召开……我市正朝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阔步迈进。
下步,市发展改革委将根据国家、省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22〕18号文件、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树牢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双碳”战略,通过制度创新、跟踪指导,积极开展试点探索、争创省级示范,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积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