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拜城各族群众健康路上更有“医靠”

来源:作者:时间:2023-11-24

2019年,拜城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为充分展示拜城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增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信心,县级医院通过选派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任职或轮岗的方式,推动基层综合服务实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档、机制体制改革提速,促进全县基层卫生工作正稳步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11月20日,在拜城县医共体总医院察尔齐镇分院,记者看到门诊大厅设立的“服务中心”已将门诊导诊、就医咨询、门诊预约、医保政策咨询等功能进行整合,在优化就医流程的同时,增加志愿者服务人员,及时指导帮助患者解决就诊疑问,极大缩短患者在医院的无效停留时间,改善了就医服务。

艾沙·亚森是察尔齐镇孜尔克力克村村民,今年参加全民免费体检时发现自己患有胆结石。前几天,艾沙·亚森病情突然发作,让他痛苦不已,县医共体总医院流动手术医疗队专家来到察尔齐镇卫生院巡诊时,通过卫生院新购置的奥林巴斯腹腔镜给他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医保报销后,艾沙·亚森只付了270元左右,这让他十分高兴。

艾沙·亚森说:“我上周在乡镇卫生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我恢复的很快,卫生院的技术也很好,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医疗水平,感谢党和政府建成了这么好的医疗机构。”

拜城县医共体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杰说:“县医共体总院流动手术团队会不定期到我们分院进行技术帮扶,我们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在乡村就能够享受到县级二级医生医疗的服务水平,为辖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近年来,拜城县构建起“乡镇首诊、县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使“巴掌”变“拳头”,“单体作战”变“集团作战”,使县乡村医疗机构成“一家人”,乡镇卫生院诊治病种数由32种增加至90余种,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拜城县医共体总医院察尔齐镇分院党支部书记武秀芝说:“通过医共体的帮扶,我们的门诊就诊量从以前的8000多人上涨到现的17000人左右。我们卫生院现在能做一些一级二级手术,比如胆囊炎切除之类的,手术成功率达100%。”

拜城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王易杰说:“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实现了县外就诊回流、县内基层首诊幅度‘双增长’,乡镇分院就诊率较改革前增长107%,选择县内就医患者数达到91.2%;县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双提升’,乡镇投入由1300万元增至5000万元,治病种数由原来的31种增至现在的90种;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双加强’,医疗人才队伍由700余人增至现在的1500余人;医疗费用增幅和医保基金支出‘双下降’,二级医院按病种付费的住院参保人员占比达97.82%,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7.6%,县外转率同比下降46%。”(阿卜杜艾则孜依热夏提·艾尔肯)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