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3-11-14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围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会产业体系”,为我们坚定不移振兴发展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去年以来,青岛市崂山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精神,把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产业链,规划建设四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全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
一、绘蓝图、利长远,高标准谋划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路径
围绕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重点产业链建设为“主战场”,以高水平专业园区为“主阵地”,搭建崂山区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塑造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
加强领导抓推进。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区政协主席任组长的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健全“顶格谋划、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工作机制,分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七大产业链专班,出台“链长制”工作方案、链主企业职责等系列文件,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究路径抓落实。制定“一二三七四五”行动路线图,在区市层面率先召开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发布《崂山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四大主导产业细分领域,重点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重大项目招引、生态体系搭建、要素资源保障五大行动,在顶层设计上为实体经济发展指明路径。
二、抓重点、下实功,高质量做强七条重点产业链
坚持面向未来发展、面向增量崛起、面向生态型产业培育,着力打造7条重点产业链,确定海尔智家、歌尔科技、汉缆股份等20家“链主”企业。
一方面,重点突破四大高端制造业产业链。重点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海洋生物医药4条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力争到2024年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一是虚拟现实产业链。该产业链以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为目标,汇聚歌尔、小鸟看看等近百家核心企业,高水平举办2023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2023虚拟现实产业研讨会等专业会议,在软博会上搭建虚拟现实展区,协办“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论坛,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获批,2023年6月正式入驻园区运营。二是人工智能产业链。该产业链集聚了中科曙光、歌尔微电子、云天励飞等一批重点企业,覆盖智能硬件、算力算法、智慧城市等多个产业链环节,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7月1日正式转入市场化运营阶段。总投资约145亿元,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3个项目年内建成投用。上半年全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10亿元。三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杰华生物成为山东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金域医学、博厚医疗等一批医疗服务企业入选市专精特新企业,海泰新光实现科创板上市。黄海制药三期、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康复医院、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医药健康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博益特壳聚糖基全降解血管支架开展临床前研究,推动海泰新光内窥镜、海信医疗超声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全面起势。四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该产业链在海工装备、智能电网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行业领先优势。已集聚汉缆、特锐德、双瑞海洋、宏大纺机等行业龙头企业17家,2023年新实施汉缆、宏大纺机等15家企业倍增计划,支持汉缆向百亿级企业迈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山东分院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山东中心建成投用。
另一方面,提升发展三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做大做强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旅游3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力争到2024年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一是现代金融产业链。推动财富管理创新试点政策落地,高水平打造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今年以来,全区新落户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76家,甬兴证券青岛分公司、红土金泰创业投资基金相继注册落户,交通银行青岛分行迁址崂山。上半年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16.1亿元。二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围绕智慧城市及工业互联网领域,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汇集海信网络科技、海尔科技、聚好看、东华云都等行业领军企业,涉软企业超过400家。安工数联、鑫蜂维、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达50亿元。三是文化旅游产业链。瞄准“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国际山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发展方向,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推进精品旅游、出版发行、会展节庆、影视演艺四条细分产业链,围绕充沛文旅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引进建设数字文旅、文化创意、高端酒店等文旅项目。上实钓鱼台和美高梅酒店顺利开业运营,地中海俱乐部项目、市博物馆改造项目、极地海洋世界二期项目加快建设。上半年文化旅游产业链实现产值58.2亿元。
三、建高点、亮实招,高效能做优四大专业园区
将专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产业集群集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规划建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大专业化园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设虚拟现实产业园。园区着眼于“打造全球VR第一园”,实行“园区专班+管委会+平台公司”建设运行模式,组建了包含产业引导基金、创投基金和种子基金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基金,实施《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借助市、区两级资源力量,实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总投资100亿元的歌尔虚拟现实产业园一期项目今年9月底竣工交付,预计全年实现产值50亿元。国内PCVR头部企业、虚拟现实50强企业大朋VR总部落地运营。抖音PICO研发运营总部青岛创见未来落地运营。独角兽企业、虚拟现实算力提供商云天科技落地。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预计到2024年,园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
二是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园区围绕助力青岛建设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总体定位,打造软硬融合创新策源地、算力服务支撑供给地、产业智能化应用引领地。今年2月,人工智能产业园挂牌运营,成为今年全市第一个挂牌运营的专业园区。目前,全省首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启用,建设算力约100P。算力规模150P的中科曙光海之心计算中心加快筹建。新招引优必选东北亚总部等15个产业项目,总投资约54.8亿元;举办上海、北京等4场城市招商推介活动,集中签约了产业项目26个,在谈项目39个。2024年园区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亿元。
三是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区位于创智谷片区和健康城大北海片区,其中,创智谷片区加快整合蔚蓝生物、博益特、琛蓝生物、康伦生物等产业资源,壮大产业链规模。大北海片区加快推动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依托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园区引进国际国内医药健康龙头企业,深度聚焦“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医药外包服务”,构建“1+3”产业体系。打造全国海洋生物医药示范园区。预计到2024年,园区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四是建设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园区重点打造卡奥斯工业互联网、海创汇创新创业、青岛中小企业服务三大平台,形成数字化转型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海尔全球智能化合作、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五大高地。目前,海尔物联网全球创新中心、宏大智能制造产业园、绿谷翰章、新高地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到2024年,园区产值达到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