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3-11-08
自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城市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多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产业布局不平衡成为今后发展的瓶颈。为此,青岛市政府以新技术作为今后发展的新引擎,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思路。近日,青岛市政府发布2023年度场景应用实验室名单,新增28家企业。至此,青岛市场景应用实验室队伍总数达到82家,场景赋能领域不断拓展,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加速验证落地。
此次获批的场景应用实验室分为两大类,与青岛布局的10大新兴产业和7大未来产业高度相关。其中,技术创新类场景应用实验室15家,涉及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市场应用空间广阔;模式(业态)验证类场景应用实验室13家,涉及轨道交通、智慧机场、卫星遥感、水下治理、信用管理等新兴业态领域,具备良好的示范推广基础。首次在机场、港口、地铁等场景资源丰富的3家国有企业建立综合平台型场景应用实验室,为中小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服务)、新模式市场化验证提供平台支撑。
2021年以来,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场景应用实验室培育工作,并借助资本力量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速形成创新创业产业生态。一是构建场景建设制度体系。印发《青岛市场景应用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明确实验室评选认定、运行评估、政策支持、监督管理等工作流程,以“给场景、搭平台、优政策”推动新技术场景实测、新产业验证落地、新业态推广应用,一批中小企业在“场景赋能”的支持下快速成长。前三批认定的54家实验室中,8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翻番,26家企业增长超过10%。二是用好“资本活水”。充分发挥资本对初创型科技企业赋能支撑作用,会同市财政局设立“场景金”,以股权投资方式助力实验室企业成长,带动社会资本跟进实验室建设。截至2023年9月,19家实验室所在企业累计获得各类融资超24.2亿元,23家企业提出上市计划。三是凝聚场景共识。通过举办专题推介会、发展成果展、金融媒体行等活动,构建起“会、展、行”三端发力、“政、银、企”要素耦合的场景应用实验室宣传推介模式,全面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场景应用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度和参与度,推动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
据青岛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青岛市将抢抓全市场景系统性建设机遇,强化政策研究,针对场景应用实验室的场景诉求深度挖掘场景开放资源,为实验室提供充分验证场景。同时,提升“场景金”股权激励政策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场景应用实验室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
部分实验室图片及简介
1.干细胞药物技术场景应用实验室(依托企业:微能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该实验室围绕干细胞治疗产品,致力于建设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干细胞创新药物试验场,打造我国首款干细胞药物,解决未来细胞药物的“卡脖子”问题。目前,企业已开展针对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20多种疾病原创新药研发工作。
2.水下智慧治理场景应用实验室(依托企业:青岛海河水下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该实验室围绕提升“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服务能力,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研发与市场化验证,聚焦海洋、港口、水务等水下综合服务场景,重点开发多波束、水下机器人、无人船等水下特种设备水下智慧治理综合服务模式,提升自主设计、系统集成、业态耦合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水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化应用,打造水下智慧治理全国标杆。
3.青岛市卫星遥感标准化数据场景实验室(依托企业:青岛国测海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该实验室以解决卫星数据条块式分割、多源异构卫星数据源处理繁杂问题为总目标,开发多源卫星影像协同获取、多源异构数据管理、集群化全自动影像处理、自动化遥感解译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搭建卫星遥感标准化数据平台,为上游用户部署模块化的系统,为下游用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通过专业算法支撑,充分挖掘多源数据,进行各个细分行业的深入研究,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海洋、国土、环保等行业,特别是海洋生态、精细农业、环境评价、数字城市等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