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通讯员 杨鹏飞 报道
在2023年7月9日举办的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闭幕式上,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名单公布。东营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顺利晋升全国自然教育基地,成为东营市唯一一家全国自然教育基地。这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小记者全国教育活动示范基地之后收获的又一国家级荣誉称号。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依托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位于黄河现行入海口处,自然教育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是黄河入海的地方,雄浑的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奔向渤海,和碧蓝的大海相拥,造就了“河海交汇”的旷世奇观。这里是鸟类的国际机场,全球9条鸟类迁徙线路有2条在此经过,是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区内共有鸟类3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和“中国黑嘴鸥之乡”。这里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区内各类植物685种,自然植被覆盖率约55.1%,是我国及世界上研究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及发展规律的最佳场所。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充分借助自然资源优势,致力于开展研学、自然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广大游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硬件建设方面,先后投资打造了天然柳林木栈道、鸟类科普救护中心、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入海流”主题VR体验馆等自然教育研学场所,为中小学生及广大游客提供了观览、学习场所,丰富学习体验。

软件管理方面,专注研学课程的设计开发,结合自然、地理、生物、人文等多学科知识,精心设计开发《湿地功能探究》《黄河三角洲行程演示》《生态数据分析》《小小饲养员》《识草辨柳》等特色课程,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探索黄河三角洲的地理特点,学习如何科学分析、利用生态数据,认识不同植物的特点;注重研学导师队伍建设,先后组织十余名研学导师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导师及资格认证培训,全部通过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2人取得全国研学旅行基地内审员资格、12人获得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颁发的自然体验师培训资格证。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将坚持体验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原则,创新“旅游+研学”思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更多的学生及游客提供优质的自然教育服务,努力打造成为寓教于乐、学游兼得的“全国自然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