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服贸会上漫游北京书店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0-09-09

——探访文化服务专题展区“特色书店街”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付朝欢

北京有多少家书店?恐怕很难尽数。普通书店,连锁书店,街角的特色小店,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肌理。

在服贸会文化服务专题展区1号展棚内,有一条不长的“特色书店街”,集合14家主办方甄选出的特色书店,展示实体书店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新风采。

向主题化、专业化方向拓展

一进展区,地图主题书店展位陈设着各类地图和地球仪,将世界以浓缩的方式展示在一间书店里。此外,还展出了一些具有地图元素的丝巾、扇子、书签、文具等文创产品,让不少前来参观的市民驻足良久。

这是地图主题书店的展会“首秀”。这家书店的前身是已有16年历史的“地图精品总汇”,提供图书零售与售后服务。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为书店规划出一条新的发展路线,去年在场景设计、阅读体验上全面升级,转型成为全国第一家地图主题书店。实体书店就坐落在著名的银杏大道三里河路上。

地图主题书店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说,与综合性书店不同,地图主题书店深入挖掘资源优势,不论是店面设计、图书品类的筛选,还是文创商品的开发、读者活动的策划,始终充分体现地图这一特色,形成了“专且全”的经营格局以及独特的文化品牌。

“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记者注意到,地图主题书店在展会中设置版图知识教育知识互动问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国家版图知识,并为民众免费发放2020年国家版图意识宣传专用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

正如地图主题书店把其深耕多年的地图元素做专做深做全,在书店转型升级之路上,北京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正在朝专业化、主题化的方向培育优势和特色。

百年书店涵芬书香开启民智

恰逢今年8月第12版《新华字典》首发,此次涵芬楼书店展台陈列的商务印书馆金字招牌《新华字典》,吸引了众多大小读者。一个陈列细节颇显用心,工作人员用《新华字典》摆出“中国”字样。

“如今,《新华字典》印行已超过6亿册,创造了人类图书出版史上的奇迹,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基石。”涵芬楼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介绍,《新华字典》先后修订了十余次。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从1950年启动编纂,到今年正好是70年。它不断跟踪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展现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领域发展的新成就。2020年第12版收录了“打卡”“点赞”“二维码”等新词,记录着共和国的发展变迁。

此次推出的新版《新华字典》,除了常规的单色本、双色本外,还有专为文化民生工程推出的教材版。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过程中,《新华字典》将继续发挥夯实教育和文化基础的作用。

相比于商务印书馆的“大名”,涵芬楼可能不被众人所知。涵芬楼是商务印书馆上海时期的藏书楼,以收藏善本为主,于1909年设立。随着藏书量越来越大,遂于1924年另筑高达五层的“东方图书馆”,“涵芬楼”成为其善本室。

承载着商务印书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使命,涵芬楼以“涵芬书香”为载体,助力促进文化发展。除《新华字典》外,本届服贸会上,涵芬楼还带来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多种精品新书和特色文创产品。

中国古籍版刻之美历久弥新

如果你对古籍版刻感兴趣,中国书店、孔夫子旧书网、布衣古书局的展位不容错过。

以古旧书为特色的中国书店,此次重点打造“文人书斋”和“品红追梦”两大主题展。“文人书斋”主题展所选书目着重展现古代文人雅致生活。“品红追梦”主题展展出的程甲本(1791年)与程乙本(1792年)这两个最早以木活字印刷形式流传的《红楼梦》版本,吸引了大批“红迷”围观。

布衣古书局是布衣文化新的子品牌,展示以古书为主,包括各种古籍、部分古籍文创,让参展市民初步接触中国古籍版刻之美,汉字造型之美等。现场更推出互动活动“亲手选木活字”。

中国第一部历史教科书、一函八册的《历代史略》,印刷于民国23年(1934年)、林语堂最早版本的《大荒集》……在孔夫子旧书网的展位,可以看到不少珍稀的古旧书籍。

孔夫子旧书网(以下简称“孔网”)创建于2002年,在业内有“21世纪琉璃厂”之称。“最初创办的5年时间,孔网没收过一分钱租金和交易费,后来向入驻门店收取5%的交易费。到目前为止,入驻孔网的书店有16770家,汇聚1200万书友。”展台工作人员孙艳介绍说。

聊起孔网远道而来的书友,孙艳跟记者讲起展会期间的趣闻。“有书友专程来两趟,就是为了切磋一本古旧版画书的版本优劣,这种对古书的如痴如醉,令人动容。”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热衷于文旅的年轻女士,在看到梁思成先生的一本关于宋元明清斗拱的珍版书时爱不释手,虽然坦言自己没有充足预算,还是果断购入。

孙艳也是爱书人,从2004年开始从事古籍修复。“每个不同版本的古籍,展卷后让我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完全沉迷其中。”孙艳说对书友、书迷、书痴们的那份深情,她完全感同身受,古书的美是历久弥新的。

二手书籍循环服务助力环保

“真正的好东西值得买两次。”多抓鱼是一家目前主营二手书的耐用品循环商店,不少参展的市民都会停下脚步,挑选一两本书带回家。

“我们这次带来了2000本二手书,主要类别分为文学、社科、童书以及画册。在展会上对二手书籍的循环服务流程进行介绍,并向参会者传达二手循环理念。”多抓鱼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多抓鱼在北京也有线下门店,位于朝阳区大望路电影产业园。疫情期间,多抓鱼和所有实体书店一样,困难之处来自于销售停摆带来的租金压力。“好在我们从线上起家,有线上资源做背后支持,缓解了这段时间的运营压力。”

与孔网搭建电商平台有所不同,多抓鱼采用C2B2C的买断模式,将从卖方收购来的图书,经过整理翻新、杀菌消毒后再售卖给用户。

展台工作人员表示,多抓鱼希望通过惠及所有人的商业模式,促进优质书籍和耐用消费品的循环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热点排行更多>>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