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雁宁 吴乐 胡济民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数字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着国际经贸格局,高校商务英语教育肩负着培养兼具全球胜任力与家国情怀人才的双重使命。商务英语课程作为连接中西文明、传播中国方案的重要载体,其价值引领功能已从隐性维度转向显性要求。在此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若仅仅进行单纯的语言技能传授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外贸领域人才的全面要求,还应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流畅地实现跨文化交流。面对传统商务英语教育“重工具理性、轻价值塑造”的困境,高校应主动打造课程思政大格局,其中教育语言学则为高校商务英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全新视角。
教育语言学有三个方面的学科特性,与商务英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教育语言学研究强调从语言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而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解决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问题。教育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能够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推动课程定位从单纯传授商务英语技能,向通过英语媒介传播中国商业文明价值的教学转型,实现课程内涵的升级。其二,以“超学科”为研究范式。教育语言学的“超学科”特性(融合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与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的跨学科需求相呼应。在教育语言学指导下,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更加注重跨学科内容的融入,实现从“跨学科知识叠加”到“超学科育人生态”的转型。其三,以语言教学为核心。教育语言学强调语言教学的本质功能,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此为指导,始终以语言教学为自然融入路径,从而有机地导入思政元素。
基于教育语言学理论与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创新机制,高校及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框架,推进商务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的创新。
在目标维度,以新阶段商务英语教学的价值指向为依据来重构目标,以国家建设、产业转型发展为目标,要超越传统以培养语言工具性和商务实用性为指向单向度的课程目标,转向与社会目标诉求、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互动。在语言层目标上,要培育商务语境中应对谈判的话语能力,如谈判用语策略、商务邮件写作技能、专业语域的语法技能等。同时,也要注重文化意识形态表达对学生的隐蔽性影响,培育学生的语言话语与政治敏感度。例如,通过中西对比商务文化差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带来的商业活动差异,引发学生对全球化环境下文化差异冲突问题的反思能力。在价值层目标上,要通过相关案例解析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上的建设性贡献,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制度自信,也要融入诚实经营、商业廉洁等道德问题教育,以便于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增强专业伦理意识。
在内容维度,注重跨学科话题的引入以及建立主题性思政语言库。现代商务活动极其多元化,包含国际商务、商务交流、国际规则、产品营销、数字技术、商业模式等专业内容,单一的外语语言难以匹配真实业务操作场景,加之现代贸易企业更倾向于招录“语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开展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时,教师应重新梳理教学内容,依托各学科知识构建融入思政内容的英语教学素材库,把专业知识拓展、语言技能训练和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此外,在课程项目设计方面,可依据国际问题处理、商业伦理、文化创新三个方面为各学习模块设定主题,让学生在具体案例分析中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与思想认识。主题板块教学既加强了商务话语实践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引领,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在教学资源建设上,教师还应重视多种类型语料资源的应用,其中文本资源重在建设专业语料,比如选取政府的白皮书作为政策阐述材料,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术语与正确表达,或选取大型企业的报告作为实务教材,通过分析企业宗旨、企业战略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商务文本处理技巧。
在方法维度,构建实践型、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语言教育与综合素养培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商务英语是社会实践工具,教师应推动学生遵循“做中学”的认知规律,通过真实性任务促进语言能力与其他素养的协同发展。教学中,教师可构筑商务情境并嵌入伦理冲突,如让学生分别扮演中外企业代表,围绕劳动成本削减方案展开磋商,在此过程中直面工人权益保护等伦理议题。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课堂讨论,启发学生辩证思考“效率优先”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平衡,将理论思辨延伸至对中国“共同富裕”政策内涵的深度解读,使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现有机融合。教师也可设置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就真实问题开展项目调研与实践,例如开设“中国科技企业海外形象建设”项目,指导学生研读《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外媒文本对中国企业的报道,通过文本细读识别西方媒体惯用的话语体系;要求学生从文化维度切入,运用批判性话语分析法解码国际舆论场域,并将其发现撰写成英文报告;项目要最终在社会实践中落实,比如要求学生基于调研发现结果运用国际传播策略为中国企业制定英文版社会责任宣传方案,重点呈现科技创新成果的普惠价值,通过讲好“合作共赢”的中国故事系统性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从而培育学生参与国际话语权建构的实践智慧。
在教育语言视角下,高校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创新发展需坚持将语言教学、文化认同和价值引领联系在一起,使商务英语教学从单一的工具性语言训练转向具有立德树人特色的综合素养培育过程,在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贸易行业伦理素养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与全球责任意识。
(作者陈雁宁系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吴乐系湖南工学院讲师;胡济民系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本文系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化时代下基于SOR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研究》,立项文号:HNJG-2023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