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协同发展十一载 京畿大地起宏图

——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的调研报道

目前,雄忻高铁雄安—保定段连续梁施工正在加速推进。雄忻高铁起自河北雄安站,终到山西忻州西站,正线全长342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保定的交通枢纽地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保障。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 本报记者 赵庆国 李宏伟 甄敬怡

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北控三关,南达九省”,从清朝初年一直到1968年,做过直隶省(河北)300年的省城。

保定也是一座活力满满的现代化新城。最近几年,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保定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迅速打开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广阔格局,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四五年里干了过去20多年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儿”。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73.3亿元(不含雄安三县),时隔21年,再次重返全省第三。

“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是中央赋予保定的战略定位。怎样借助京津资源,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定承接北京医疗功能疏解,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基地,项目的进展情况怎么样了?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来到保定,进工厂、看产品、逛古城,亲身感受这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产业协同要素联动“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臻成型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11年。十年来,保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融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保定四方三伊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坐落于享有“中国电谷”美誉的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家企业,记者看到,全自动化生产线飞速运转,智能化运输小车来回穿梭,各类仪器仪表科技范儿十足。技术人员介绍,四方三伊的母公司是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5月,四方股份公司与保定市政府签署协议,在保定建设北京四方智能电网生产基地项目,重点实施四方股份公司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电力继电保护与控制领域的一家重量级企业。

长城汽车试车场位于保定徐水区大王店镇。记者坐进刚刚下线的魏牌蓝山汽车,感受这款油电混合SUV的澎湃动力。试车员介绍说,蓝山是一款智能六座旗舰SUV,在动力方面搭载了长城Hi4性能版混动系统,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综合续航可以达到1300公里。记者看到,这个试车场正在进行改造。工作人员介绍,升级改造以后,这里将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测试场。

当前,保定正借助协同发展之势,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崛起。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保定依托长城汽车、立中集团等龙头企业,构建起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领域,保定充分发挥“中国电谷”品牌优势,借力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老牌国有企业,打造世界级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汇聚企业6000多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产值由2022年1090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558亿元。

保定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康峰介绍,持续强化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借助北京研发、保定转化,保定正在加快构建7大主导产业、20个产业链、N个县域特色产业的“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融入以北京为主导、以京津冀为广阔腹地的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新格局。

“链”上发力“数智化”赋能县域经济踏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保定县域经济非常发达,有42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高阳县作为中国纺织之乡,“高阳毛巾”已被工信部确定为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近年来,高阳纺织产业集群不仅把产业规模做到了全国最大,还纷纷把目光扩展到了海外。在河北柏立信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生产的毛巾、浴巾、床上用品等各类纺织品琳琅满目,还为很多国际大牌企业代工生产了很多“奢侈品”。总经理刘红告诉记者,目前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等34个国家和地区,是欧莱雅、阿玛尼、迪士尼、香奈儿、迪奥等重要合作伙伴,出口量位居河北省同行业首位。

刘红介绍,最近几年,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让很多企业增收不增利。为了降本增效,柏立信在高阳县第一个开始了全生产链数字化转型。

“我们是陆续进行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提升的,前后投资8000多万元,工人总数由高峰期500多人减少到现在100多人。这期间我们的产能持续增加,而能耗却降低了25%,产品的B品率降到了千分之三左右。”刘红说。

针对当前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刘红认为,要做到销量不减、活力满满,最根本的一条是紧跟时代潮流不落伍。“现在常规的品种很难卖上价格,利润薄、竞品多。我们正加大新型面料、功能性产品的研发,比如推出天然抗金色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的产品,可以助眠的枕巾,研发亚麻、大豆纤维、锦纶、氨纶混纺产品,让产品亲肤性更强。”她说。

纺织产业离不开印染,印染是纺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大多数的中小纺织企业来说,很难承受巨额印染设备投资和治污成本。近年来,为落实《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高阳持续推动纺织产业提档升级,引导印染企业迁入园区,实现“传统产业——循环经济——共享智造”的蝶变升级。

河北圣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通过“印染数字化共享平台”,为高阳县的500多家中小纺织企业提供印染服务。在圣翔公司“共享智造”印染车间,记者看到,这种最新的筒子纱染色工艺设备,不仅可以实现染色全部使用再生水,达到100%水的循环再利用,还集成了智能控制系统,能够精准调控染料配比,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高阳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先后整合分散在全县的40多家印染企业的产能进入园区,启动13个印染入园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可为1800余家织造企业提供染整共享服务,形成43万吨年产能,推动生产成本降低10%~15%。

文脉延续城市更新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加速

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保定古城内的西大街声名显赫,它以其独具特色的明清风格建筑、老字号店铺和浓厚的市井气息,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长800多米的西大街累计接待游客27万人次,平均每天约9万人。

保定西大街还经历了一段凤凰涅槃的传奇。“别看现在的西大街繁华热闹,几年前,这里也很落寞破旧。”在西大街经营文化产品的吴建向记者介绍,前些年,街上一些房屋年久失修,私搭乱建严重,商铺杂乱无章,甚至因为距离医院较近成为“殡葬用品一条街”,大家对它非常排斥。

2021年,保定启动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旨在“让历史文化名城活起来”。这一工程,使西大街“起死回生”,这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多元交融的文旅资源很快成为保定一处网红打卡地。去年12月,在第八届全国城市更新创新大会上,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2024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

最近几年,类似西大街涅槃重生这样的故事在保定频频上演,保定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当地很多老百姓说,“保定这几年一天一个样,一些断头路几个月不见突然发现通了,一些破旧平房几个月不来发现找不到了,政府这四五年干了过去20多年没有干成的事儿!”

主城区城中村清零,是保定城市更新的一场硬仗。2020年8月31日,保定正式启动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列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一号发展工程”“一号民生工程”“一号幸福工程”。这场涉及147个村庄、数十万居民的改造工程,既是保定补齐城建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的迫切需求,也是城市面貌和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调整,是保定迈向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一大进步。

医疗保障事关民生福祉。建设国际医疗基地,则是保定服务北京、提升城市能级的另一场硬仗。作为保定市“一号工程”,国际医疗基地项目规划面积23.3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了以“医疗健康+”为核心的四大引擎。目前,基地已经引进北京儿童医院、广安门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又增添了新的内核。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完成主城区城中村改造,打造城市新颜值,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到2030年,全面融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左右;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提升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影响力。

保定,因“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今天,这一京畿重地正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抓住用好机遇期,以另外一种崭新面貌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2025-04-30 ——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的调研报道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348.htm 1 协同发展十一载 京畿大地起宏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