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构建“四级治理体系”

十堰茅箭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自2024年起,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与全省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同步推进,构建县乡村组“四级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突出乡镇(街道)枢纽作用,明确权责搭建框架。乡镇(街道)在基层治理中承上启下,茅箭区梳理“五办三中心”与66个区直部门的职责对应关系。确定乡镇街道功能定位,锁定权责清单、区级兜底争议事项。明确乡镇19类57项、街道20类57项基本履职事项,10类81项配合履职事项,厘清与区直部门权责边界,上收4类23项专业性强、难度大的事项。同时,精简村、社区协助工作事项,明确“帮忙”不“帮责”,还列出14条基层“痛点”负面清单。

优化小区(小组)治理单元,完善组织体系。适应城乡基层社会变化,以居民小区为治理单元,按便民原则优化重构。城市街道采取多种方式细分或整合治理单元,南部山区合并小村落。构建严密的党组织体系,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建立“1+4”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推动各类组织进园区、小区,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截至2024年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覆盖面超90%,试点乡镇(街道)组建了大量各类组织。

推进赋能减负,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推动资源下沉,编制、财力、权力下放,增加乡镇(街道)10%财政分成,下沉11个领域执法权限。打造乡镇(街道)“大屋顶”办公模式:“物理大屋顶”整合派驻机构人员,提升综合窗口服务能力;“服务大屋顶”设置多区域,落实“首问负责制”,实现“一窗受理、只跑一次”;“云端大屋顶”开发信息平台,方便群众线上办事。此外,借助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成果,实现部分惠民政策“免审即享”“免申即办”,重塑多项服务流程,实现“无纸化”办事。

强化机制保障,确保治理体系高效运转。在实践中形成五大类19项制度机制。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推动共同缔造试点全覆盖,带动群众和社会广泛参与,实施233个奖补项目,撬动大量社会及群众投资投劳。建立上下联动协同机制,快速响应“乡街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干部报到”机制,形成社情民意处理闭环,有效解决各类基层问题。通过这些举措,茅箭区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2025-01-27 构建“四级治理体系”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0205.htm 1 十堰茅箭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