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儒焱 王 娜
□ 本报记者 尹明波
作为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威海市环翠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企业、项目、人才服务质效双提升,“营在环翠 商通未来”区域品牌越擦越亮。
完善助企分包制度,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2024年,环翠区在山东省率先成立区政府直属专责机构——环翠区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千人助万企”活动,进一步完善分包联系机制,将全区13500多家企业纳入分包范围,实现了域内纳税企业“全量分包、合理分包”。环翠区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梁志丹介绍,针对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企业诉求,由中心进行分类处理,一般诉求及时分派给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处理;疑难诉求提请区级组织专题会议商讨,议定牵头解决单位及办结时限。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办结企业诉求1230余项,有效提升了经营主体满意度。
优化闭环管理服务机制,助力项目投产达效。持续优化“专班抓项目、专员跟企业、专人解难题”全流程服务体系,截至今年11月末,环翠区113个实施类省市县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投资完成率115.2%,超时序进度23.3个百分点。持续深化项目审批服务制度改革,推动项目审批向移动端延伸,创新开发建设项目全过程“小海马”线上审批平台,获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揭榜挂帅”创新试点。据环翠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宋涛介绍,今年环翠区探索建立重点项目“两级双家一码通办”服务机制,组建12人帮办代办队伍,为山东中关村医药产业园一期扩建、永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等40余个重点项目提供全链条帮办代办服务,保障了项目手续顺利推进。
深入实施“英才汇翠”计划,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近年来,环翠区锚定产业所需和企业所盼,积极创新“政聘企用”“科技副总”等引才机制,有效推动人才供需精准匹配,建成以山东省首个海洋主题“人才之家”为主体、串联全域人才驿站的“1+N”人才服务阵地,常态化人才联系服务机制逐步健全。“我们以人才引育为切入点,持续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研究、软件服务等对高素质人才依赖度较高的服务业行业,帮助对接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烟台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助力解决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环翠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刘林涛告诉本报记者,环翠区现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4家,今年三季度营收增速为9.4%,其中科学技术研究行业增速达16.3%。截至目前,全区已引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名、外国专家70余名、青年人才3400余名,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