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营商环境再升级 经济发展再提速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林冰冰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规上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首次进入“中国工业百强区”前50强、位列第42位,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总量两年蝉联全市各区第一。

2023年,海沧区持续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招商引资实绩竞赛位居全市六区第一,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今年开春,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士兰微电子项目签约落户,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2024年度《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9月发布,海沧台商投资区健全企业重大项目服务机制上榜;海沧区连续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评为“福建省城市发展‘十优’区”。

……

一项项亮眼且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厦门市海沧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最好注脚。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海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把创优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创新推动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海沧模式”“海沧经验”“海沧速度”,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探索招商引资新途径

经济发展再提速

今年“九八”投洽会期间,福建省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的士兰集宏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签约落户海沧区。“这是士兰微落地海沧区的第三个重要项目,如果来一次是缘分,那么来三次就足以见得海沧区营商环境的巨大吸引力。”士兰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英寸碳化硅芯片生产线,能较好满足国内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碳化硅芯片需求。

士兰微电子项目只是海沧区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海沧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围绕厦门市“4+4+6”及海沧区“3+1+1”现代产业体系,以精准招商、项目落地为抓手,创新优化招商机制,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构建了‘一盘棋’的招商格局,通过‘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办牵头、小分队协同’的合力机制,建立了‘6支产业招商小分队+4个街道属地招商单位+3家区属国企’的招商矩阵。”海沧区招商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海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赴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走出去”推介招商21次,带动海沧区签约项目180个、总投资超550亿元。

海沧区把产业链招商作为全局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产业链上游“追根溯源”、中游“强筋健骨”、下游“顺藤摸瓜”,绘制了9张专业化产业链招商图谱,覆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卫浴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明确922家重点企业名录,精准开展叩门招商。

此外,海沧区还以海沧湾基金聚集区为载体、产业扶持政策做保障,引导基金为资本招商突破口,探索“基金+政策+招商”新模式,充分发挥财政引导和放大作用,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辖区产业建设。海沧区产业引导基金自运行以来,成功参股三支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22.25亿元,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优质项目提供资本赋能。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高效的投资顾问团队的鼎力支持。今年9月,海沧区创新招聘15位企业家为海沧区投资顾问。15位“海沧代言人”的加入,将为海沧区的投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此前到海沧区考察,工作人员热情地带着我到项目用地进行考察,火速组建了工作专班提供全方位服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深圳市合口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小荔是15位海沧区投资顾问之一,她认为,城市招商比拼的是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海沧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一流的服务让企业安全感十足。

首创“八办”工作机制“益企服务”再发力

随着一个个项目签约落户,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后半篇文章”?海沧区深知,“招得来”是基础,“落得下、发展好”才是关键。海沧区创新服务举措、做优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让一个个重点项目由“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再化为“竣工图”。

“‘四证’到手,我们企业可以放心大展拳脚了。”7月3日,厦门市首个“四证同发”试点项目——海沧区鑫朋工贸增资扩产项目在海沧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颁证,一次性取得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实现“签约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创下海沧区企业从拿地到开工的最快纪录。

厦门鑫朋工贸有限公司是国内有名的金属铜件和铝件设计、加工制造的精密制造企业,此次预计在海沧区打造建筑面积超4万平方米的厂房,用于扩大产能。“我们是6月26日拿到地,没想到短短5天时间所有的证都齐全了,真的很惊喜,预计能让我们的投产时间提前半年。”该公司董事长周清凤对“海沧速度”颇为赞赏。

企业新项目建设类的审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等,缺一不可。按照传统做法,项目开工建设之前,需要按顺序到相关部门一家一家“走流程”,往往需要数月时间。

“企业家是我们的‘城市合伙人’。针对鑫朋项目,海沧区各相关部门召开了8次不同类型的调度会,实现项目前期工作紧密高效衔接,为项目落地‘提速护航’。”海沧区政府办督查科科长蔡罗丰介绍,为推动项目建设攻坚提速,海沧区各相关部门强化工作合力,实现了审批工作从“串联”到“并联”的创新。

紧扣项目推进关键节点,海沧区在福建省首创“八办”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工作机制,通过协同联动招商办、前期办、重点办、征收办、督查办、产业办、规划土地办和服务办“八办”,实现权责清晰、扁平一体、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督办及时,确保产业项目不仅引得来、更落得快,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其中,产业办着重做好牵头抓总工作,招商办着重做好项目策划、招商工作,前期办着重做好项目促开工、配套策划等工作,规划土地办着重做好用地空间拓展、土地出让服务,重点办着重抓好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工作,服务办着重抓好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服务工作。

作为福建省首个煤电等容量替代项目,华夏电力一期机组等容量替代项目5号机组主体结构日前在海沧区封顶,进入设备全面安装阶段。该项目总投资28.5亿元,建成后将实现高效节能、清洁环保的电力生产。

“为了确保及时开工,海沧区‘八办’工作机制提前介入,区工信部门协调建交部门,分期办理施工许可证,将整个工程细分成四期许可。”谈及海沧区营商环境以及企业服务体系,华夏电力工程管理部经理陈珏玮表示,项目在前期审批过程中得到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这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低碳转型之路。

设立“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

营商环境再升级

如果说“八办”推进机制是海沧区的创新,那么由此衍生出来的“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就是海沧区在营商环境方面的“走心”。

2022年1月,海沧区在厦门市首创设立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专门受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不属于窗口受理的疑难事项。2023年,该中心进一步将服务拓宽到街道,设立4个街道分中心并延伸各类“益企服务”。不久前,该中心再次延伸服务触角,设立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中心,将解决问题的便捷通道开到产业园区,确保各项惠企政策和助企措施更好惠及全区所有企业,让海沧区的企业服务更加亲近可感。

“对企业而言,‘进得了窗口’的事都好办,因为相关部门有办理时限,‘进不了窗口’的事才是头疼的事。这个中心最特别的地方,是企业找到中心,就等于找到了区长。”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沧区企业遇到“进不了窗口”的问题可直接向中心反映,由中心统一派单分办、跟踪协调,一些特殊事项则报送分管区领导,或提请由区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服务企业接待日”会议研究。

在海沧区,“服务企业接待日”已成为政企间每月定期双向奔赴的“约会”。在第23场“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现场,海沧区政府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企业面对面深入交流,针对厦门兴联集团等4家企业提出的增资扩产、周边道路建设和公交站点设置等问题,各职能部门现场协商,逐一提出解决方案,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很多问题涉及各个部门的衔接,区里做统一的协调和管理。海沧区非常重视这个会,当场解决企业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体现出海沧区政府为企业办事的务实作风。”厦门兴联集团业务总监何锦辉说。

截至目前,海沧区累计受理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954件、办结911件,办结率95.49%,累计举办25场“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扁平高效解决了涉及136家企业的284项诉求,重点破解了一批困扰企业的开竣工违约、历史违建处置以及产权办理等难点堵点,助力经营主体“轻装上阵”。

已见繁花结硕果,一路春风一路歌。如今,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企业,都能切身感受到海沧这片土地的热情和开放。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海沧区将继续用改革思路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出更多突破力度大、含金量高、示范引领作用强的“海沧路径”,打造更多“营商品牌”,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024-12-04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9400.htm 1 营商环境再升级 经济发展再提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