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雪
粮食乃民生之本。从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到运输仓储的精心呵护,再到餐桌上的美味呈现,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无数的汗水与努力。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粮食浪费现象却屡见不鲜。餐厅里,大量的食物未被吃完便被倒掉;食堂中,剩饭剩菜堆积如山;各种宴请场合,过度点餐只为“面子”……这些浪费行为不仅是对粮食资源的不珍惜,更是对农民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强法治,保供给,护粮安”。在这一主题之下,反对粮食浪费更是刻不容缓的行动。其中,强法治则为节粮爱粮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节约粮食相关法律法规,为倡导节粮爱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为全社会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鲜明导向,为公众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为强化政府监管提供有力支撑,为建立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以法治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各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减损等方面作了系统规定,进一步健全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机制。
这些法律的出台,使得节粮爱粮从道德层面的呼吁上升为法律层面的强制要求,为打击粮食浪费行为提供了有力武器。法律的威严能够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珍惜粮食,从点餐适量到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从餐饮企业的责任落实到学校、单位等各场所的宣传引导,法治的力量无处不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节粮爱粮的践行者。从家庭到学校,从单位到社会,都应该积极宣传节粮爱粮的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餐饮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适量点餐的服务和提示,积极推广“光盘行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确保节约粮食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强法治的保障下,各方应共同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践行节粮爱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