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芮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历史文化悠久,书画艺术代代传承,人人爱泼墨、户户习丹青,养育出当代国画大师李苦禅、山水画巨匠孙大石、军旅画家韩静霆等书画名家,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越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激发文化的强大支撑力和感染力。
近年来,高唐县准确把握“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丰富内涵,以文化“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引领,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蓬勃发展的锦鲤产业和山东省规模最大的艺术馆群,以系统化推动、市场化运作、数字化赋能和融媒体助力的方式,积极推动书画、锦鲤和文旅研学等文化产业链条拓宽拓深,不断扩大文化产业规模,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繁荣,蹚出一条文化“两创”产业赋能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优质的资源、环境和产品是提升文化产业吸引力的重要依托。挖掘整合文化资源、推陈出新文化场景、精心打造文化产品,是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路径。高唐县高起点规划书画名城建设,以建设众多名家展馆为依托,以书画博览会为纽带,以书画展览为点缀,先后在鱼丘湖、双海湖风景区内,规划建设了李苦禅美术馆、孙大石美术馆、李奇茂美术馆、书画一条街、书画古玩市场、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等“十馆一街一市一中心”,并加强智慧设施建设,将AI场景、电子动漫等高科技植入文化馆群,打造“云端上的文化馆”,凸显其传承、体验、培训、旅游等功能;建设书画文创产业园,打造集书画交流、参观展览、研讨拍卖、名家笔会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以“城市基地”和“农村学校”形成闭合健全的书画人才培育链条;实施县、镇、社区书画协会“三级联动”,组建镇、社区、村书画协会和书画院、书画公益学校,培养老、中、青、少、幼五个层次书画人才梯队,上千名农民书画家和民间艺人的作品畅销线上线下市场,年销售额1100万元,实现了文创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响“苦禅故里·书画高唐·海峡情缘”品牌,连续举办11届书画博览会,每届交易额均在2亿元以上,并招引高端书画文创人才200余名,形成了“人才辈出皆才俊、翰墨飘香民乐享”的“画乡盛景”,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推动高唐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以书画增进共识、用文化助力发展。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导向,提升文化产业吸引力应不断创新文化环境,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体验。作为“中国锦鲤之都”“锦鲤故里”,高唐县依托9000亩的锦鲤产业园区、锦鲤品牌优势和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培育“锦鲤+”特色产业,推动“古镇林海、画乡鲤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深化三十里铺锦鲤文旅小镇功能提升,加快“鲤都印象园”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锦鲤文化元素,培育锦鲤和书画等文创产品和特色手造,推动锦鲤文化产业与休闲渔业、旅游服务业、文旅研学融合发展,打造“卖锦鲤、赏锦鲤、画锦鲤”等多种业态的锦鲤全产业链,实现由卖“鱼”到卖“文化”的转变。
全域研学是研学旅行的高层级样态,对推动研学旅行向纵深发展、促进旅游文化和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创新、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培养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唐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整合书画、非遗、红色、锦鲤、水浒、生态等文化特色和研学旅游资源,全面实施文旅研学文创融合战略,推进“山东手造·高唐锦礼”非遗文化带子区、“古镇林海·画乡鲤都”乡村振兴示范区等文旅项目建设,并依托书画美育研学基地、艺术教育培训基地、清平省级森林公园、国际营地、锦鲤小镇、向阳花开、数字农场、吕才纪念馆、书画体验馆等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书画+文旅”“文旅+研学”等特色文旅、研学、教培发展矩阵,释放出乡村发展多元价值,让学生们通过参观游览、聆听讲解、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蹚出一条以文旅研学赋能县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向暖而行,创新有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唐县将继续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发展目标,搭建以传统文化共享、书画资源覆盖、文旅研学为特色的数字化平台,在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传承、融合、创新、弘扬,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作者系高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