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梅娟 游凤娇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大力推进应急救护能力提升,将群众性应急救护能力提升纳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创新推出“救护+消防+社区”多方联动协作机制,致力于将应急救护知识深入普及到(社区)村,让急救常识深入千家万户,助力全民健康。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班148期,红十字应急救护员取证5266人。
多方联动建立机制,锻造应急救护“保障力”。延平区践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集合红十字会、卫健、消防等部门力量,打造“救护+消防+社区”工作机制,推动应急救护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延平区累计开展10场活动,培训对象覆盖辖区居民、楼幢长、物业管理员、安保员、清洁员、社区工作者、村镇(社区)干部、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
优化服务主动送教,释放应急救护“驱动力”。为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会安全急救知识,延平区各项活动的开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所(站)等场地,社区(村)可单独或参照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建片方式联合组织开展活动,并可通过延平区红十字会或延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派单系统点题服务点单,由区红十字会和区委文明办统筹安排延平红十字红博娃志愿服务队、延城蓝焰消防宣传志愿服务队开展培训。
为提升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团队力量,延平区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应急救护比赛,应急救护能力得到省、市认可。2023年延平区代表队获得南平市第六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团体一等奖,16人次分获个人奖项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24年延平区代表队获得第一届福建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场景设计大赛一等奖。
分块分类覆盖面广,提高应急救护“影响力”。延平区将应急救护培训分解到各项目成员单位,涵盖乡镇(街道)、教育、公安、交通、商务、文体旅、应急等部门,并根据各行业特点,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优化培训内容、做好监督管理等,确保培训“量”“质”“效”并进,推进应急救护员培训进公安、进校园、进交通、进司法等重点领域。同时,延平区充分利用5·8世界红十字日、9·8世界急救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地摊式”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现场教授救护知识、操作技巧,累计开展服务49余次,发放救护宣传资料2万余份,受众12176余人。
此外,为有力保障突发应急时的第一救援力量,延平区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铁、车站、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38台,并通过多种方式培训AED操作步骤,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