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鑫 何昕 兰翔
2023年以来,湖北省十堰市以能力作风建设为引领,以为民服务为抓手,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项目服务能力、数字政府建设质效、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十堰特色的“十堰事事通”政务服务品牌,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政务服务保障。
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为擦亮“十堰事事通”政务服务品牌,实现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十堰实施“七个一”举措。
实施“一套标准”。编制形成1175项事项的十堰市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2023年版)。创建“事项超市”,发布“就近办”“自助办”“跨域通办”“极简速办”事项清单。
实现“一站办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乡村两级事项进驻率达到98%以上。市级“综合窗口”覆盖率达100%,县级“综合窗口”覆盖率超过93%,乡村“综合窗口”模式实现全覆盖。
落实“一次办好”。企业开办全面升级为“1半0”标准,只需提交一次申请即可免费邮寄上门,全流程半天办结、全程0费用。推进“一照多址”、强制注销改革,优化“一链通”审批服务模式,实现营业执照秒批服务。
深化“一网通办”。全市政务服务可网办率达99.97%、减时率达89.46%。“鄂汇办”十堰旗舰店上线企业开办、医疗费用报销等168项主题事项。上线十堰政务服务地图,全市2040个办事大厅可实现“一图尽览、一键导航”。
强化“一网统管”。推进“互联网+监管”,实施清单编制率达100%。上线“十堰智慧监管”微信小程序,实现了监管业务“掌上办”。
坚持“一心为民”。推进300项高频服务下沉至县级,52项高频服务下沉至乡村办理。举办全市政务服务办事员技能等级培训和考试。
推进“一体公开”。完善市本级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设立决策预公开专题,累计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0528条。
项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十堰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为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调整事项权限分类管理清单,进一步向业务一线授权,提升审批快捷度。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项目“一件事一次办”,落实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推动“开工一件事一次办”,延伸“竣工验收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打造“验登合一”模式。项目从联合验收到取得不动产权证,时间由原来的1个多月压缩至最快3个工作日。
数字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十堰成为湖北省第四个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稳步推进CIM平台、编码赋码系统建设、“一标三实”工作。
搭建商用密码平台,2023年防御境外木马、黑客攻击2000余万次。防汛抗旱、地灾防治、燃气安全3个应用场景被列为省级“一网统管”建设试点。“i武当”APP发布文旅地图,上线畅行车城鹰眼举报平台、随手拍、企业开办“一链通”等惠企便民服务事项299余个,下载量超过140万。十堰智慧城市数字云底座“武当云”荣获“2023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二等奖”。“武当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荣获“2023年湖北省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典型实践案例”。2023年11月15日,十堰首次获得“2023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
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十堰通过开展全市工程建设招投标“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抽查工作和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落实代理机构业绩公示。开展2023年度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岗前培训,200余名符合资格条件新晋专家接受培训考试。
巩固提升政务服务品牌
2024年,十堰将继续深化政务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审批。实行证照联办、证照联变、证照同销等审批改革,推广企业“一码通”应用改革,探索推行“一码画像”“一码通查”“一码通办”。健全优化涉企事项“全市通办”机制。
持续惠企便民。提升市县“无差别”综合窗口通办功能,推进分领域综合窗口改革,逐步实现企业和群众“找一窗、办多事”。扩大“跨省通办”覆盖面,强化“襄十随神”城市群政务服务通办效能,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实现政务服务“门口办”。建立完善“办不成事”问题分类分级处理、“回头看”核查机制。
持续改革创新。加快“无证明”城市应用系统建设,推动证明跨部门数据共享,进一步实现政务服务办事“减材料、免提交”,推进政务服务业务办理全程电子化。做好“互联网+监管”工作,持续深化“武当云”商用密码资源池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