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可欣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示,现阶段公共采购迈入智能化采购新阶段,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采购供应链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依托和提升发展方向。《报告》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的主旋律。公共资源交易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将以“坚持数字化方向,推进资源要素电子化交易”为主要任务,推动交易更加规范有序,推进交易信息阳光化。需要进一步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整合,打造结构化数字招标项目,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监管全流程标准化、数字化。在采购行业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行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他们以心血和智慧,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黄健欣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黄健欣,我国智慧采购领域知名采购工程师,立白集团采购高级工程师兼采购副总监,在采购行业已经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在立白集团,他负责管理集团及多个集团下属子公司的采购业务,包括供应商的开发管理、价格审批以及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工作,为立白集团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黄健欣在采购数字化领域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专业的技术能力。他不断探索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应用方案,提升智能采购行业的数字化水平。
作为采购行业数字化的创新引领者,黄健欣深知采购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2023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化采购市场发展动力充足,2022年全国企业采购规模超过173万亿元,电子商务采购总额为14.32万亿元,数字化采购率升至8.26%,数字化采购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一方面,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业务发展快速,产品数据量递增,当前的采购管理系统难以满足递增的物资数据管理的需求,覆盖全国的供应商数据更是给当前的采购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内各种数据系统繁多,各系统标准不一,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如何关联各系统数据,也是当前采购管理系统的一大难点。因此,采购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和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针对采购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黄健欣以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作为创新背景,研发出“基于机器学习的采购流程优化系统”“基于大数据的采购信息监管平台”以及“基于云计算的采购原料综合评估系统”等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高速清洗、整合和分析以及对采购行为的学习训练和计算,提供更准确、更智能的客户需求和采购行为分析,并能提供品类供应商选择和库存量的建议,帮助企业提高采购效率,优化采购决策。除此之外,这些成果能够将各大企业系统数据串联,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在寻源阶段将覆盖全国的海量供应商资源与采购计划进行高效匹配,从而实现快速寻源和采购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它们甚至还能够通过对未来物资价格、供应趋势变动的智能预测,帮助企业制定更合理的运营计划,让供应链具有更强的韧性。总的来说,这三项成果可以通过帮助企业建立更高效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采购流程的降本增效,是采购行业数字化发展的一大助力。
作为采购行业数字化技术研究专家,黄健欣认为,未来企业数字化采购正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更注重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供应商注册、档案维护、绩效考核、淘汰整改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控,降低采购成本;二是更注重供应链协同,利用数据联通性,全链路强化风控水平,维护供应链稳定性、连续性;三是更注重采购全生命周期合规管理,即在供应商资质、对外招标、合同条款、员工廉洁四个方面提高对合规风险的管控能力。
数字化采购是典型的产业互联网新业态,未来还需不断对企业采购新的需求场景进行数字化再造,以团队的搭建、系统的支持、基础设备的建设去推动采购的数字化转型。未来数字化采购需要将统一的、标准的信息数据充分地挖掘、利用起来,融合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多种应用场景,创新“服务”“交易”和“监管”方式,构筑依法、合规、自动、智能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
多年来,黄健欣一直致力于采购行业数字化的工作和研发,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他坚持以数字技术为桨,不断进行前沿数字技术在采购领域的应用和探索,带领行业在数字化的潮流中扬帆起航,以智慧和创新引领采购行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