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结合“2+N”产业发展定位,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采取“六个一批”方式,实现应盘尽盘、分类处置,有效盘活现有资源,确保资产不闲置,有力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2018年,印江县采取“飞地”模式在沙子坡镇桂花村投入资金5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全村有469户1749人入股加入,2022年实现年收益5.5万元,可持续收入20年以上,惠及全村农户。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产,今年以来,印江县沙子坡镇红星村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大户+脱贫户(监测户)”发展模式,将闲置养猪场改建,实施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长期带动本村监测户和在家群众就近务工增收。项目所得利润的80%用于全村突发严重困难的脱贫人口、监测户分红,或为其安排村级公益性岗位,20%用于乡村治理建设。
印江县中兴街道距县城仅7公里,位于中兴街道杨家坪村的红星院子便凭借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搭上了“乡村旅游”快车。
据了解,红星院子是因生源减少而闲置下来的校舍。近年来,印江县统一部署,盘活用好公有资产,及时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问题,通过充实办公用房、出租、公益性改建等方式全面盘活闲置公有资产。
在该政策支持下,杨家坪村总投资为240万元的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落地,项目落地后便积极对外寻求企业入驻。在当地干部多方奔走、四处协调下,闲置校舍变成集餐饮、民宿、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红星院子。红星院子采取“集体经济+公司”“项目资金+社会资本”的经营模式,于今年7月1日投入试运营,不仅让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还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这只是印江县盘活闲置资产的又一举措。“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利用闲置校舍、厂房、荒地等资源,积极推进资源变资产,将‘空、破、闲’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的农村新貌。”中兴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今年印江县共排查出低效闲置扶贫项目资产68个,已盘活项目53个,正在盘活项目15个。(蔡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