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现代城市

“诗魂钢骨”江油城打造经济地理新地标

——来自“李白故里·特材新城”建设启动暨中国特钢产业发展指数发布会的报道

左图为李白纪念馆内的李白雕像 本报记者 王晓涛 摄

右图为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德国西马克公司 6000T 快锻机正在生产。 本报记者 王晓涛 摄

□ 本报记者 王晓涛

今年暑期电影《长安三万里》的上映,一时间竟掀起了唐诗热,而诗仙李白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10月19日,在从北京飞往四川省绵阳市的飞机上,记者随手翻开机上赠阅的杂志,一篇文章的标题映入了记者的眼帘——《比长安更懂李白的小城》。这座小城是少年李白客居蜀中之地,也是诗人意气风发迈向长安的真正起点——江油,正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

10月20日,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李白故里·特材新城”建设启动会在江油市举办,开启了江油新时期县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新篇章。江油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建军在会上表示,要与社会各界一起,将江油建设成为国内重要、西部领先的先进材料产业高地,将“李白故里·特材新城”打造成为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

江油“刚柔并济”

“江油是以江水所由之意”,是一座拥有近2000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江油是诗仙李白的出生地,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李白故里”。江油也是一座因国家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工业重镇”,基础坚实、产业厚重。

江油,既有绿荫蔽日、静谧中满是诗情画意的李白纪念馆,也有记录传承、古朴中蕴含厚重历史的中国酱文化博览园,更有创新进取、轰鸣中尽显大国重器的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行走在江油,记者深刻感受到产业与文化牵手融合,且相得益彰。

清香园创立于1828年,其生产的中坝酱油一百多年来畅销不衰,已成为川渝地区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和我国川菜酱油领导品牌。江油的目标是将清香园打造成为“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现代化食品生产企业。

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航空航天、舰船、核电、燃机等重大装备用特种金属材料锻材、锻件及零部件制造商,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等军工领域高端特种金属材料重要供应商。该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川省“贡嘎培优”企业。作为叶片材料全球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江油是全国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市。千百年来,李白文化铸就了城市精神的“根”与“魂”;一甲子岁月以来,火红工业熔铸了发展蝶变的“梁”与“柱”。江油市委书记元承军满怀激情地说:“未来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展,奋进‘挺进全国百强,再创县域辉煌’征程,经济总量两年连跨两个百亿,一举挺进全国百强县‘前90强’。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历史突破造就了接续奋斗的‘势’与‘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今日之江油,志气与活力无处不涌动着、激荡着。”

指数以城冠名

在当天的活动上,我国首个以地区(江油)冠名的全国性特钢产业发展指数及大数据平台正式启动。作为首个通过大数据平台智能发布的特钢产业发展指数,该指数以季度为监测周期,全方位动态追踪我国特钢产业发展情况。

特钢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22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力争每年突破5种左右关键钢铁新材料,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全国性特钢产业发展指数为何会以江油冠名?

原因很简单,江油奠基于三线建设的工业本底坚实、动能强劲,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特冶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产品体系和设备技术走在全国前列,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据了解,江油特钢产业特色优势明显,集群建设成效显著。其中,“特钢+模具加工”产业链逐步形成,江油生产的高级优质特钢在全国中高端特冶新材料领域布局,种类齐全,有12大类、350余个牌号、5000余个规格,应用于家电、工程机械、能源、交通轨道、石化、医疗器械等行业。“特钢+模具加工”上中下游整体产业链,围绕特冶新材料产业进行延链、补链,产业链上游有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中下游细分产业链有新鑫丰精密模具、卓辰精密机械模具等。

据统计,江油特冶新材料产业起步早,产业集聚强,市场占有率高,特殊材料综合竞争力位居国内第二,市场占有率约20%,高端模具钢综合竞争力位列国内第四;汽轮机叶片用钢产量排名全国第一,高温合金排名全国第二,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盾构机上刀圈及刀柄用钢“江油造”占比25%,全国洗衣机轴承用钢60%,汽车发动机活塞环用钢50%,家电、五金、塑料等模具用钢30%来自江油。

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制造装备。以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引进了美国康萨克公司的“真空感应炉”和“真空自耗重熔炉和保护电渣重熔炉”,以及德国西马克公司的6000T快锻机、意大利达涅利公司的精密轧制系统等国际先进装备。

打造产业名片

产业是大国的脊梁和筋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打造区域(城市)产业名片,形成支撑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的标识矩阵,是促进产业文化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区域竞争力、软实力、美誉度的一项创新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介绍,从去年起,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指导下,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着力实施“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江油市是首批10个试点区域(城市)之一。“江油市举起‘李白故里·特材新城’的旗帜,开启了全国县域层面打造产业名片的新篇章,对江油市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说。

事实上,“李白故里·特材新城”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协同江油市打造的产业名片,是“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江油,李白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交相辉映,特钢、江油肥肠、清香园等产业文化符号的知名度、显示度较高。2022年,江油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

曾建军表示,围绕“李白故里·特材新城”产业名片建设,江油将以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为目标,以着力提高城市在全国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为主线,以技术创新、文化赋能、开放协作为动力,着力完善以“材料”为核的产业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创新生态、集聚高端要素,用开放的思维拥抱变革、汇聚政策、支持创新,支持打造一批在西部甚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名园名群、名企名品、名家名匠。据悉,江油将推进江油高新区建设,塑造地理标志性名园;建设“产业名片工业游廊”,开展工业创意游览体验。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产业文化融合处负责人董温彦表示,产业名片的打造至少要体现四个重点:硬实力为“基”、创新性为“核”、生态性为“要”、时代性为“重”。“李白故里·特材新城”,既彰显了江油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又有效融合了“李白故里”这一独一无二的地标符号,通过“李白故里”这一有情怀、有历史的符号,让“特材”产业发展有了“温度”和“号召力”。

据了解,江油的奋斗目标是,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围绕产业名片打造,江油将分“三步走”:

——2023年启动建设期,亮出产业名片大旗。

——2024~2025年为加速建设期,推动产业名片在全国具备较大知名度,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级台阶,“材料”主名片产业突破700亿元。

——2026~2030年为全面建成期,产业名片矩阵基本成形,品牌价值凸显,打造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形成工业文脉传承地。

2023-10-27 ——来自“李白故里·特材新城”建设启动暨中国特钢产业发展指数发布会的报道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2376.htm 1 “诗魂钢骨”江油城打造经济地理新地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