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正胞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系统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并全面影响教育领域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将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院校治理体系改革与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量相结合,融数字化思维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在多维的数字化改革实践中,扎实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需要在理念与认知转变、核心应用场景建设、数据应用风险与伦理防范等方面实现深刻变革,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要牢固树立服务师生理念,因校制宜。学校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而数字化转型,从表象上看,是各种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但此类应用都要以服务师生为根本。高职院校所有的数字技术应用,都要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日常工作,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数字化转型席卷社会各个领域的热潮下,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并不是技术至上,而是满足和服务于师生的需要。
数字技术并不能解决一切教学问题,不同学校、不同学院和不同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应该是不同的。因此,要因校制宜,既考虑教与学同数字技术结合的个性化需求,也考虑学校管理者和师生的数字素养水平,自下而上就技术解决方案、具体教学活动及其管理场景进行充分调研。在这个意义上,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做的,不是考虑特定数字技术的先进水平,而是了解学校在管理、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方面对数字技术的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不是单项工作的技术化改造,是学校治理思维与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变,是一场学校管理的认知与思维革命。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是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作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在管理理念与体制、组织架构、管理流程、治理工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的过程,是一场高职院校实现数字化生存的变革。新时代孕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全球教育领域步入数智时代后寻求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征程上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因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数字化转型的任务尤为紧迫。高职院校不仅因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治理体系需要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同时,因其所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直面产业数字化对新时代工匠的需求,更需全面掌握产业数字化对技能人才数字化素养的新要求,全力提高学生适应产业数字化的能力。
再次,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应突出应用至上,同时遵循职业教育内在规律。高职院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核心任务,在教学、社会服务和学校治理等领域融合数字化技术和思维;打造多领域、多维度、多方面的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场景,建设产教融合特征鲜明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共享平台,探索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全生命周期的教学与管理服务模式;打造基于大数据分析机的智慧化教学与管理平台,让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智慧化管理、个性化学习与规模化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数字孪生校园。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不一样,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明显,需要考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等对数字化技术的特殊要求,将数字化转型与技术技能教学的特殊规律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和数字伦理,防范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数字技术在学校场域的使用,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各种数据在平台上海量堆积,虽然这些海量的数据是智慧治理与个性化教学的基础,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技术层面与伦理层面的风险。在技术层面,连接互联网的各类数据在客观上都存在着被泄露的安全风险;在使用层面,师生的各种数据隐私如何保护、在何种范围内可使用以及如何运用算法裁决的结果等,对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来说,都是涉及教学伦理甚至法律的新挑战。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确保师生的数据仅用于服务教学和管理,并让师生清楚与其有关的数据是如何收集与使用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习状态、个人画像和智能化场景应用范围边界在哪里等。
数字化转型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的理念和必须持续推进的改革实践,因为数字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或缺的程度。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会以越来越快的方式全面融入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但在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下,人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历史上曾经的技术变革所引发的教育改革一样,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注定是一个复杂且困难的过程。整体来说,认同并接受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重要性等比较容易,硬件设备与软件的采购也有成熟的市场供应,但具体到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实践,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就非常多,是典型的复杂任务,需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
近年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与杭州开放大学、杭州社区大学三块牌子共同办学的优势,以服务师生为宗旨,积极落实数字化改革行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自主开发学校智慧治理大脑,在学校治理智能化、教育资源数字化等领域多措并举,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持续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也收获了宝贵经验。
以服务师生需求为数字化转型逻辑起点,持续提升校园管理智慧化水平。学校立足校情,以“学在杭科”学校数据大脑为依托,构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的数字化管理服务体系,解决了大量校园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学在杭科”工作台采用“综合集成、整体智治、协同高效、个性服务、开放共享”的建设理念,为师生提供校园资讯、学校办公、网上办事等数字化服务。快捷服务的背后,是学校不断打破数据壁垒,用数据串联起多种应用场景的“底层逻辑”,来自各子系统中的数据通过整合,最终可在“一张表”中查看到个人所有信息。同时,这些数据又可无缝对接运用到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应用场景中,做到师生信息运用只需“一张表”。师生的“表,绘制出了学校的“数据大脑”,它用数据为每个人画像,实现“人—码—权限”集成的身份认证系统,最终构建起师生“一码走遍校园”的便利场景,有效提升校园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以构建职业教育资源数字化为关键任务,探索班级授课条件下高职院校个性化教学的“课堂革命”。数字技术具有互联互通、即时高效、动态共享的特征,能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优质资源聚合起来,为高职院校的“课堂革命”提供全新的模式和无限可能。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将数字技术手段应用和人才培养工作深度结合,构建起职教云、实训云,技能竞赛、教学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平台,聚合搭建起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职业教育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体系。学校的职教云平台基于教学深度改革和“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设逻辑,形成专业群资源库,让课程资源实现线上共享、师生共享,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方式提供支持。数字化转型推动的“课堂革命”突出了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启发性,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实习、竞赛要素的绩效管理和学情分析,实现人才培养的动态分析,教育质量管理平台多维度评价课程质量,得出点面结合的各类评价结果的分析报告,为改进教学及管理提供参考。数字化转型撬动了高职院校教学的深层次变革,为大面积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发挥高职院校、开放大学和社区大学平台优势,“三教”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要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让优质资源可复制、可分享、可传播,以教育数字化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迈出新步伐。以此为遵循,学校依托三块牌子办学优势,着力打通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开放教育的课程资源,努力打造海量资源库和智慧管理体系,将“互联网+终身教育”作为学校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学校统筹教学资源,重点打造了杭州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覆盖了1000多个基层社区、超过100万用户,融合了1600多门课程资源、100多个教学管理事项,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课程发布、招生报名、过程管理和成果上报的数字化管理,并且构建起以市民生活休闲类、职业技能类、文化教育类为主要内容的终身学习教育资源库,实现了边界层、跨地域、跨学科的多元学习场景,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夯实了基础。
阔步走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杭州开放大学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