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角

德清民宿:天籁之境,人间仙居

□ 余伟忠

远黛秀娥,只此青绿。倚仗自然风光,乡村民宿如星斗般绽放,不仅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柱,更是引领乡村经济繁荣、助推乡村复兴的关键要素。其身蕴乡野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怀,为行者带来心灵的慰藉与启迪。十余年来,浙江德清践行“两山”理念,乡村民宿新业态崛起,“民宿+”经济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焕发魅力光芒,展现出德清县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德清县是一个望山见水忆乡愁的地方。20年来,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德清依托莫干山这张“金名片”,大力发展以“洋家乐”为代表的民宿新业态,突出“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主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三美”之路。所谓“洋家乐”,是许多外国人租借当地乡村的民居,改造成休闲住宿场所,吸引了大批户外运动爱好者和向往健康生活的高端白领、外国游客,由此诞生了一种由国际文化与中国乡村文化紧密融合的一种乡村旅游新业态。在裸心谷、裸心堡、法国山居等一大批高端精品“洋家乐”带动下,莫干山区域也形成了规模化民宿集群。德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董芸芸表示:“这两年,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软硬件设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配套设施持续优化,德清民宿‘内功’越修越精。”从高端民宿萌发,到数量急剧扩张,到注重品质提升,民宿在德清几经“脱胎换骨”,德清民宿“走出”山坳坳,“走进”大都市。

以“洋家乐”为代表的高端民宿首先在德清出现,看似偶然的背后有其逻辑的必然。这得益于“区位优势+战略融入”的叠加效应,得益于“自然禀赋+风貌品质”的美丽加成,得益于“东西融合+包容开放”的人文底蕴,得益于“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固有基因。莫干山民宿业能在不断迭代升级中,成为全国民宿业的一个标杆。随着民宿的集聚化发展,德清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迅猛,吸引了资本回乡、青年回乡,也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从2007年诞生首家“洋家乐”至今,全县民宿总量已达850多家,由本地居民经营的民宿有近600家,其余260幢出租农房年收入近3000万元,平均每幢每年收入11万元;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营收超30亿元,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人均收入7万多元。同时,大量有消费能力的游客涌入农村带动了茶叶、笋干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全县旅游共计带动农民财产性收入近亿元,让农民尝到了生态富民的甜头,真正把叶子变成了票子,民宿业成了最实在的乡村共富产业。

德清县将以莫干山民宿为窗口,探索“民宿+”经济,发展多元化、品牌化、生活化乡村旅游新方向,让莫干山民宿成为极致度假生活目的地。德清县加强“文、教、农、旅、体、科”深度融合,需以“民宿+”为抓手,开展多元业态经营,全面延伸产业链,助力“民宿+”的三产融合模式,激活乡村的“造血功能”,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民宿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丰富多元的主题、岁月静好的乡野风光吸引无数人到访,也让许多有想法、有抱负的年轻人留在此处,编织创业梦。德清民宿的初级阶段,其卖点是概念,后来开始注重设施设备,但真正支持民宿行业长远走下去的是服务。为了让民宿服务对标星级酒店,让游客觉得物有所值,德清成立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民宿管家是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孕育的新职业。这意味着,莫干山民宿从业者的培训将从过去没有资质、没有教材、没有实训基地的松散模式,进化到有资质,有常设机构和人员,有教材有标准的专业模式,让大家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做到淡季练兵,旺季打仗。“民宿管家”从业者实现了从“零”到“百万”级的规模跨越。民宿管家是有温度的职业,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美好的生活方式,把“诗和远方”带给更多的客人,这一群体不仅肩负着提升民宿服务品质的职责,更担起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任。专业的服务、秀美的风景、极致的体验共同成就德清民宿的蓬勃发展。

这些迷人的乡村民宿不仅仅是一处处休憩之所,更是一座座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当游客在这里寻找短暂的避风港时,他们也将为当地的农民和手工艺人带来更多的机会。这种互动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交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融。从旅游度假到全面的融合发展,是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人的生活方式,把美丽经济植入美丽山谷和幸福河湖,让乡村成为度假胜地,成为生活、工作的首选地。

未来,德清县将探索科旅融合、体旅融合、农旅融合,让各类人才、艺术家、文创人成为乡村的新居民。“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德清民宿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引领着乡村旅游的未来。

2023-09-2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1673.htm 1 德清民宿:天籁之境,人间仙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