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推进共同富裕甘肃实践的路径选择

□ 罗柏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就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作为相对欠发达地区,甘肃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省上下要从树牢共同富裕的思想根基、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盘活共同富裕的动力之源、守牢稳增收这个根本支撑、坚持好党的领导这个坚强保证等方面协同发力,系统推进。

树牢共同富裕的思想根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整体推进共同富裕生动实践,就要用好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增强团结奋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立足甘肃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好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尤其是要以“八个着力”为行动先导,充分发挥坚持党的科学理论指导的政治优势,突出最新理论成果传导,推动全省上下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坚定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

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进共同富裕就要实现城镇和乡村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就要抓实抓牢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项“战略任务”。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提升城镇组团发展竞争力。以乡村振兴战略牵引带动“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注重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扶持推动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做好“土特产”文章,壮大“甘味”品牌,强化产业衔接、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体系的城乡融合互动、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夯实共同富裕的动力基础。夯实共同富裕动力之基,就要稳固好产业发展和提升人力资本这两个“总支撑”。产业发展上,要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更要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开发和用好高素质劳动者,要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要努力创造机会均等、共同奋斗、勤劳致富的社会环境;要给更多人创造发展和致富的机会,进而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提高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守牢稳增收这个根本途径。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富起来。富起来就要稳增收,就要抓牢“县城”和“农民工”两个关键环节。县城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是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要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农民工群体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正值青壮年,文化程度较高,带动致富能力强。做好县域产业振兴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以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吸引他们本地就业,既能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丰厚的劳动力资源,也能夯实城乡居民稳增收的坚实基础。

坚持好党的领导这个坚强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定海神针”。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尤其要做好着力推进基层组织振兴和弘扬时代精神两篇“大文章”。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共同富裕的政治优势,从基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积聚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力量,真正把党的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同时,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汇聚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兰州市社科院(联)特约研究员;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甘肃省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号22ZZ30)成果】

2023-09-1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1493.htm 1 推进共同富裕甘肃实践的路径选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