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坚持在“建、管、用”上下功夫,创新探索“5G+田保姆”高标准农田管护新模式,共投资6.57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1.91万亩,连续5年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评为高标准农田先进,并蝉联“四连冠”,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提供了“安福经验”。
创新全方位管护模式。安福县从破解“重建轻管”发力,依托县河湖灌溉服务中心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业知识、渠道管护经验方面的优势,积极引进农田水利专业管理队伍,组建196名“田保姆”对建成的21.91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全方位、保姆式”管护,所有的“田保姆”在管辖的农田范围内进行巡田管护,确保道路及沟渠通畅,并进行打卡拍照上传到系统后台,打破政府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传统模式,实现高标准农田“建管合一”。
建立长效化保障机制。安福县率先在江西省出台《安福县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建立了“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护机制,确保“五有”,即有主体、有人员、有资金、有标准、有考核;将建后管护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同奖惩。同时,由县财政按照15元/亩·年的标准预算配套建后管护经费,其中,6元用于管护人员工资,9元用于维修养护费用。全县累计安排建后管护经费620余万元,为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提供坚实保障。
打造数字化监管平台。安福县主动对接电信构建高标准农田“5G+田保姆”模块,模块贯通农村人居环境治理“5G+”长效管护平台,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纳入平台管护范围,一键式实现高标准农田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维护,并投入资金开发管护人员系统,设置管护人员巡查监督、问题上传、语音汇报、事件评价等功能。同时,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原则,建立“事前问诊把脉+事中开具良方+事后对症下药”工作机制,让数字化赋能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农业生产、高标准农田高质量管护的方方面面,以数字先行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安福样板。
(李黄安 陈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