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国内外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明显增强

□ 本报见习记者 陈荟词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8.4万亿千瓦时”“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新突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利用外资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全国范围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并就社会关切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2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走势回稳向好

“综合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发展与安全、信心与预期,2022年经济运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况,就是‘总量增、质量升、韧性强、走势好’。”金贤东表示。

“总量增”,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了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20万亿元新台阶。金贤东指出,“更要看到的是,在全球通胀达到40多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0%,‘全球胀’与‘中国稳’形成鲜明反差,物价稳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质量升”,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产业、投资、消费、贸易等领域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表现抢眼,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持续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远高于全部投资增速,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超过12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首位。

“韧性强”,主要表现为抗风险抗冲击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煤炭兜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点时段能源供应总体平稳;建立健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机制,有力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走势好”,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普遍看好。金贤东表示,看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看“形”,更要看“势”。回首2022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速虽有波动,但总体走势回稳向好。展望2023年,随着各地疫情高峰过去,生活中的“烟火气”正在迅速回归,生产秩序正在逐步恢复,近期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领域快速回暖,国内外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明显增强。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回顾抗疫这三年,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2.2%,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增长8.4%,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8.6%;2020年至2022年3年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2%左右的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袁达表示,2023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影响加深,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更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具体而言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市场潜力加快释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总的来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袁达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袁达介绍,在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回升;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四是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动力;五是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稳就业方面,金贤东介绍,2022年,全国城镇实现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5.5%,基本符合预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青年失业率自7月起逐步下降,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高于上年。据介绍,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重点做到强化宏观政策落实、强化纾困稳岗扩岗、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强化人才培养培训。

“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必须在扩内需上下更大力气。”袁达介绍,下一步将按细化实化各项扩内需政策,畅通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做好“5个着力”,即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释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内需潜力、着力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着力健全流通体系。

今年及以后投资增长还存在较大潜力

金贤东介绍,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9个,总投资1.48万亿元,其中审批79个、核准30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等行业。

据罗国三介绍,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较2021年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22年投资实现5.1%的增长,实属来之不易,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两端持续发力,分别增长9.4%和9.1%,整体投资在实现稳定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正在进行深度调整。”罗国三介绍,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再创年内新高。2022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较1月至11月提高0.5个百分点,较2021年提高9个百分点,实现增速连续8个月回升,再创年内新高。

二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随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2022年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同比增长9.1%,快于全部投资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引领作用较强、带动制造业投资效果显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

三是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各有关方面精准扩大有效投资,着力补齐社会民生领域发展短板。2022年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0.9%,其中卫生投资增长27.3%,教育投资增长5.4%。

四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显著增长。2022年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增长20.2%。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完成审核备手续的拟建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长24.7%,较上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下半年拟建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也较上半年增长31.3%。“从这些指标看,今年及以后的投资增长还存在较大潜力。”罗国三表示。

据介绍,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工作是2022年投资工作的创新和亮点。截至2022年11月30日,两批约7400亿元金融工具资金支持的275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

接下来,我国在投资方面,还会有哪些深层次的考虑?罗国三介绍,一是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释放投资潜力;二是充分发挥各项投资政策组合作用,不断提升投资效能;三是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四是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建设便利化水平。

2023-01-2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5335.htm 1 国内外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明显增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