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志斌 刘世诚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巩固基层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马峦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行走马峦”为抓手,以民生诉求案件为导向,以党工委会民生诉求专项议题为平台,建立“常态化行走+党工委会专项议题讨论”的闭环管理制度,强化“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的工作、指挥、预警平台功能,重点针对涉及群众面最广、涉及群众利益最深、涉及群众问题最具体的民生事项,实行综合统筹施治,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色更足。
聚焦重点任务一线落实,发挥民生诉求系统服务中心大局的“指挥棒”作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奔腾马峦,马上就办”。“行走马峦”,就是街道、社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直奔一线、直面问题,最直接、最直观地掌握辖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真实状况。通过深入开展“行走马峦”解难题实践活动,把“群众反映问题”变成“主动出击寻找问题”,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从街道到社区,形成一种管理常态,织就一张为群众谋民生福祉的“保障网”。
在“行走马峦”的基础上,街道还不断完善“行走马峦”+民生诉求专项议题闭环管理机制,建立月度主题+重点任务“1+1”工作模式,民生诉求周报和提醒函工作机制,开展综治维稳检查、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检查等多个主题“行走马峦”活动,累计开展行走207次,及时梳理民生实事,制定工作清单,逐个落实,共发现解决问题220个,让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的难事,变成了群众民生“幸福清单”。相关经验得到坪山区委书记杨军的批示肯定。区委组织部还专门在街道召开现场会,向全区推广相关做法和经验。
市容环境提升作为“行走马峦”第一个重点专项。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市容环境品质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工作部署,班子成员带头深入行走街道全域,推动解决疑难问题。7月“行走马峦”活动开展以来,马峦街道环卫指数全市平均排名33,比1-7月市平均排名提升21个名次。
“学生的安全,牵动千家万户。”针对中小学、幼儿园集中开学,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有所增加的实际情况,街道党工委通过上下学时段实地调研,现场走访师生、家长等形式,对辖区25所学校开展全面深入摸排,将发现的需重点整治11项问题纳入每周督办,持续跟踪落实。先后协调区交通运输局,调整公交班次和车辆型号,增加运输容量;协调区交轨中心等相关单位,推动建设临时停车场,缓解交通拥堵。并在对各类隐患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共性问题,编制完成《坪山区马峦街道校园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全面优化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体系。
同时,街道以校园周边交通安全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交通管理、设施优化、安全宣传三个方面建设。牵头协调相关部门累计投入1200万元对23处高压线塔等大型电力设施进行迁移,基本完成江岭路等4条道路“三线下地”工程,实现人非分离、机非分离,慢行系统安全系数显著提升。协调相关部门对坪商路等3条城中村道路命名、完善标识标线、推动开展执法,城中村道路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理顺。还定期组织交警、交通等部门会商研究,聚焦城中村停车难、公交车站设置不合理等交通隐患,积极开展微设计、微改造,新施划城中村机动车停车位1116个、非机动车停放区991处,微改造10个公交站台,使辖区整体交通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聚焦社情民意抓早抓小,发挥民生诉求系统基层治理“晴雨表”作用
禁微则易,禁末者难。结合社区小区两项改革的全域平推和迭代升级,街道把民生诉求常态化列为党工委会议最后一个议题。除街道班子成员外,邀请兼职委员、社区书记、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列席参会,由各社区书记汇报民生诉求系统应用中发现的热点堵点问题,班子成员汇报“行走马峦”遇到的重点难点工作,集中研讨、及时研判,提出解决方案,形成督办清单,重在抓早、抓小、抓苗头,进一步将基层治理工作的“关口”前移。
这一机制,在处理沙坣社区富润乐庭小区问题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自5月份入住以来,该小区先后出现住宅漏水、违规建设升降电梯等诸多问题,民生诉求系统累计收到相关投诉案件381宗,投诉数量大、频次密。
沙坣社区第一时间在党工委会民生诉求专项议题中汇报相关情况,街道党工委立即研究制定对策:一是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协调区直部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如会同区住建局,推动物业公司逐一解决187户居民房屋漏水问题;会同生态环境局查封小区附近非法排放废气企业的生产车间。二是主动担当作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建设升降电梯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多次约谈、综合施策,持续跟踪督促,直至物业公司拆除整改。三是及时正面回应。指导小区党支部,协调区住建局、城管局、政数局、住房保障房中心、规自局、小区物业等相关单位,召开业主代表诉求协调会,就垃圾收集点设置、小区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垃圾收集站点异味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权威正面回应,形成会议纪要逐一跟进解决、及时反馈进展,持续督促小区物业加强日常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加强教育引导。对于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做好正面宣传,加强舆论引导,严厉打击煽动造谣人员,坚决避免“邻避效应”。
一系列措施跟踪落实到位后,9月以来,涉及该小区的投诉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基本都得到了满意的解决和答复,群众诉求得到圆满化解。
聚焦基层治理改革迭代,推动建设三治融合的智慧社区治理范本
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马峦街道聚焦基层治理改革迭代,努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激发活力。为坚决贯彻落实区二次党代会对探索提升城市治理的总要求,马峦街道坚持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三治”结合的政治前提和保障,充分发挥好基层党支部“主心骨”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深入融合模式,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联合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协同治理小区,推进社区“三治融合”工作。目前,马峦街道已实现已入住花园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并全力高标准打造“书记工作室”品牌。2022年,金地朗悦花园小区获评全国“共建美好家园”住宅小区。
拓展场景,迭代升级。深入探索“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访求系统改革”2.0版,迭代升级民生诉求系统,建立基层治理数据库,全面链接各领域治理资源,实现社区治理应用通过政务云+应用市场按需选用。融入AI智能监测预警子系统、智慧医疗软硬一体化的各类智能传感设备、布署5G+AR/VR体验场景、建设智慧停车系统等更多智慧化应用场景,在坪环试点打造智慧社区。其中,“志愿坪环、共享超市”所构建的“五社联动”志愿服务共同体项目,入围“2022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三治融合,广泛参与。马峦街道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集体主导、社会参与”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党委领导下“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城中村治理模式改革,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新格局。通过智慧化改造,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城中村安保、交通、停车等基础设施智慧化。在打通深圳“智慧城市最后一百米”的基础上,先行试点“民生诉求+智慧码”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力量,对区域内基础设施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同时,强化业主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和环境与物业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引入自治力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方便群众通过诉求反映平台,曝光各种违法行为,举报社区治理难点、热点问题,让人人参与到基层民主自治中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项项民生项目落地实施,一幅“奔腾马峦”的精美画卷呈现在马峦山畔。面对未来,马峦街道办党工委书记王超表示,他们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战略目标,积极投身“双区”建设,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为抓手,统筹推动“行走马峦”+民生诉求专项议题闭环管理机制、深化“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努力为深圳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贡献马峦智慧。
(本文配图由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办事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