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理念,着力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建设不断推进,产业融合不断深入。
三产协同 做实农业产业基础
做强优质基地。突出标准化和绿色发展,探索特色产业连片成带,创建赤壁青砖茶等3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布局中药材、蔬菜等产业基地,通城金刚藤基地、崇阳黄精基地成功入选中国优秀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嘉鱼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等3家主体成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三湖渔业新建亚洲最大的叉尾鮰苗种繁育中心。今年前三季度,咸宁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达320亿元,同比增长4.8%。
做优龙头产业。精心培育龙头企业,新增曙光生态等13家省级龙头企业,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74家。组建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发展的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赤壁神山兴农正式登陆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实现全省农业企业国外融资零的突破。精华纺织入围全省25家上市后备“金种子”农业企业。
打造产品品牌。突出节会效应,扩大宣传渠道,连续18年组织参加农交会、农博会等大型农业展会,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连续3年举办“一带一路”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今年,赤壁市作为两个县级市代表之一在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现场推进会作“赤壁青砖茶”品牌整合典型发言。加强同电视台、网络平台合作,赤壁青砖茶品牌宣传片连续3年在央视播出,通山九宫山茶品牌宣传片在省级主流媒体投放,咸安桂花、嘉鱼莲藕等品牌宣传片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目前,全市有效使用的“二品一标”数量达到156个;赤壁青砖茶品牌价值38.16亿元,位居全国黑茶类第3名、全省茶叶类第1名。
科技赋能 提升农业产业质效
强化科技人才助力。创新整合高校与地方科技资源,茶叶、桂花、中药材等产业分别组建专业研究机构,并邀请刘仲华院士等一批知名专家担任院长或顾问。
强化科技平台支撑。中国青砖茶未来实践展示馆开馆,湖北省首个黑茶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挂牌运营。
强化产品特色开发。推动茶叶产品便捷化、时尚化、功能化转型,开发袋泡茶、速溶茶、巧克力茶、茶饮料等30余类160多款赤壁青砖茶产品。融入恩施玉露、潜江小龙虾、鄂州武昌鱼等品牌供应链,“虾茶之恋”“茶鱼饭后”等7款“茶+”产品上市。目前,围绕重点农业产业,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发攻关,共研发560余种特色农产品。
优化服务 做足农业产业保障
强化机制建设。印发《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确定发展茶叶、蔬菜等八大重点产业链。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召集人,8位市领导担任“链长”,财政、农业等5家市直部门作为产业链牵头单位的工作机制。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建立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制定《咸宁市青砖茶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实施方案》《咸宁市金融创新产品“畜牧贷”实施方案》。争取贷款贴息项目,为40家省级龙头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贷款贴息资金931万元。截至11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31.18亿元,较年初增加151.48亿元,同比增长20.66%。
强化政策扶持。出台《关于促进赤壁青砖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关于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竞争立项的实施办法的通知》,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
(文图由咸宁市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