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成钰 黎秀妹
黄丹玚 曾龙秋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创新管理手段,以“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的“四定”量化考核工作为支点,撬动人才发展改革,有效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分配不均、权责不清、奖罚不明、吃“大锅饭”等问题。通过试点先行,青秀区不断改革完善人事用工、干部队伍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择优汰劣新标尺,进一步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为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试点先行开新局
让干部队伍“热”起来
青秀区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四定”量化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2021年,以青秀区委组织部、市场监管局、征拆中心、市政园林所等4家单位作为“四定”试点单位进行先试先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创新发展。
2022年,青秀区总结试点经验,推动“四定”量化考核在城区全面铺开,共将59个党政群机关(含乡镇、街道、开发区)及其所属的119个事业单位和企业纳入考核范围,实现全城区覆盖,达到了“预热升温”的效果。
量化计分抓管理
让干部队伍“动”起来
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量化是“四定”量化考核工作的核心。青秀区将各单位部门工作任务划分为上级绩效考核指标、城区级绩效考核指标、本单位重点工作、其他工作等四大板块,通过“四定”量化方式将每个板块工作任务逐一分解细化,使每项任务落实到岗、明确到人、时间到月、进度到点。通过一张表的形式,让干部一目了然地知道“该干什么、该什么时候干、该怎么干”。同时,以此为契机摸清各单位岗位设置现状,根据工作环境、性质、强度、人员结构等因素理出清单,将工作量细化为党建工作、业务工作、检查调研、会议培训及其他工作等指标。
青秀区通过不同类型的工作量占比建立评分体系,将工作任务按轻重缓急给予分级赋分加权系数,并根据干部任务完成情况予以加分、扣分,并在每月、每季度将总分数进行排名和公示,从而将以往的主观评定变为可量化的数据考核,以更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计分制,对干部工作量及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和量化打分。
青秀区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平时考核挂钩,打破“任务下达才干、临近时限才赶”的工作方式,通过量化计分常态化管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主动性,让干部队伍“动”起来,提高了履职效能,促使人资从“数量”向“质量”提升,为加快数字赋能推动建设“六个典范城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运用鼓干劲
让干部队伍“活”起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励干部“活”起来是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青秀区不断建立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差异化绩效二次分配机制,将城区“四定”量化考核绩效二次分配试点单位按30%、60%、10%的比例确定考核获“一等”“二等”“三等”人数。同一职级层次公务员考核获“一等”与“三等”的综合绩效差额约为2%,奖励性补贴较未开展二次分配时高出约3%,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职工在待遇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劲头”。
发挥目标考核导向作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潜力。青秀区将“四定”量化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尤其注重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干部真实表现、工作成效作为重要依据,提升干部考核精准度,真正突出奖罚分明、优胜劣汰。定期对重点工作推进不力、排名末位的干部实行约谈、诫勉、调岗,提升用人效益,促进干部担当作为。今年以来,青秀区对20名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进行提拔,对123名优秀干部晋升职级,对3名干部进行约谈和通报,对2名外聘人员进行辞退。通过营造“比学赶超”浓厚工作氛围,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真正激活了干部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合理配置促优化
让干部队伍“强”起来
以青秀区市场监管局为先导,结合“四定”量化考核机制,通过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将“四定”量化作为部门增编增人的重要论证依据,通过科学合理优化人员编制配置,有效避免财政资金负担管理人员盲目扩充的问题,提高了用人效益。例如,在不超过青秀区委编办核定人员控制数情况下,结合各市场监管所“四定”量化内容与每月考核结果,综合考量各市场监管所投诉举报量(50%)、在业市场主体量(20%)、管辖市场数量(20%)、辖区学校数量(5%)和药店数量(5%)等确定各市场监管所人员情况,再经双向选择、上报审定和公示等环节,实现干部资源合理优化配置。
今年以来,青秀区通过“四定”量化评估衡量,核减后勤中心外聘人员控制数4名,核增民政部门外聘人员控制数2名。通过“四定”量化考核,为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按照优势互补原则,聚焦择优任用、能力提升,不断完善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和担当意识,切实强化队伍建设,让干部队伍不仅“热”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还要“强”起来。